中新网
分享到:

80岁、60天、144个小时 与菌草一同种进新疆大地的深情

80岁、60天、144个小时 与菌草一同种进新疆大地的深情

2023-07-15 00:24:54 来源:中新网新疆

  今年5月初,福建省第九批对口援疆龙岩分指挥部的援疆干部抵达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随即风尘仆仆地踏入呼图壁县的田间地头,谱写了一组由数据80岁、60天、144小时组成的感人故事。

  7月7日,呼图壁县高温33℃,该县五工台镇的农田间烈日炙烤,干燥而空旷。

  故事的主角: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走进了五工台镇的田间地头,调研指导呼图壁县食用菌产业和畜牧牧业工作。

  故事的发起人:福建省第九批援疆指挥部、龙岩分指挥部援疆干部陪同调研。

  7月10日,福建省第九批援疆龙岩分指挥部指挥长,呼图壁县委副书记何应锋,呼图壁县发改委副主任赵紫岳一行迅速确定种植菌草(巨菌草、绿洲一号)的田地、菌草种苗。

  国家菌草中心王应舟教授也迅速入驻呼图壁县,与援疆干部一同推进呼图壁县五工台镇菌草实验田的种植进度。

  7月11日,福建省第九批援疆龙岩分指挥部迅速组织人员开展倒地,整理,上喷淋设备和铺地膜等前期工作。

  7月12日,1500株菌草苗顺利抵达五工台镇,一株株新产业的梦想在这里被点燃,一则则感人的援疆故事在这里抒写。

  80岁、60天、144个小时

  援疆速度抒写出地这片土地的深情

  2023年5月,福建省第九批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长黄立峰带队,从东海之滨奔赴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昌吉州,在这片大地上接续耕耘。

  福建省龙岩市对口支援的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

  5月呼图壁县的田间地头洒满援疆干部调研的身影,这些忙碌的身影中饱含着福建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们的满腔热血与对新疆这片土地的深情。

  调研中发现的呼图壁县因缺少牛羊饲料阻碍牧业发展的问题,深深地牵动着这些援疆干部的心。

  6月18日,黄立峰带队返回福建,参加6月18日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为对口支援地——昌吉回族自治州各县市寻找商机,并拜访了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对新疆已有很深的感情基础的林占熺,被黄立峰等援疆干部的诚意感动,立即安排行程。

  7月6日,高温酷暑中,这位80岁高龄的科学家,带队奔赴新疆调研指导,计划以菌草技术为受援地乡村振兴增添助力。

  7月10日,确定种植田地与种苗。

  7月12日,1500株菌草苗顺利抵达五工台镇。

  随着这项计划入驻呼图壁县的国家菌草中心推广部副部长王应舟介绍说,菌草是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于1983年引进中国,经过20多年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并由林占熺研究员以“菌草”命名。

  王应舟表示,本次种植的菌草和“绿洲一号”品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可向周边延伸达9.3米,入土最深可达1.5米,不仅可以避免大面积水土流失,而且能大量吸收保持地表水,使地表水保持率达到97%以上,土壤侵蚀量减轻78%以上,在盐碱度8.5%以下的盐碱地种植两年后,土壤的盐碱度有很大的改善,是改良土壤、固沙固土、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植物。本次在呼图壁试种绿洲一号,就是要检验它的耐寒抗冻能力。期望绿舟一号能在新疆安全越冬,以降低种植成本。

  为了抢时间,等不及来年开春再实验,1500株菌草在这个炎热的夏日被种入五工台镇的田地间。

  五工台镇的试验田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村民。

  五工台镇育苗能手刘晓斌表示,自己种有180多个大棚,主要收益是培育各种作物的秧苗。听说菌草不仅是高产优质牧草,还可以喂养兔、鹅、鸽子等,正常情况下净收益高于当地已有的青储玉米等经济作物的2-3倍,想过来了解一下情况。

  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何力胜已了解到菌草更多的经济价值,他现场给村民介绍说,菌草不仅可以做饲料,还可以作为菌料,用以栽培香菇、灵芝等高档食用菌、药用菌。

  接受采访时,何力胜表示:“今年我们在福建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引进了菌草这个项目,因为是第一年,所以选择在五工台镇村里的温室种植,这种草的优越性比较多,产量高,亩产可以达到十吨以上,既可以做为饲养家禽家畜的草料,也可以作为我们今后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原料,第二个是草的品质好,动物吃起来适口性比较好,比较喜欢吃这个草,我们将在福建援疆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精心种植,为周围的饲养户、食用菌种植户提供优质的原料。”

  王应舟向身边的村民介绍,菌草同时也是水土保持的优良草种。菌草即使死亡,根系依旧会留在土里,不会被风吹走,它能够使土质结构得到改善,可以用于荒漠治理。目前,我国菌草技术已成功运用于生物质发电、制造燃料乙醇、植物纤维板等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

  脚上有泥、身上有土、心中有家国

  共同心愿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43年出生的林占熺院士,30多年来锲而不舍地做一件事——利用菌草科技扶贫。他把论文写在农民饭碗里,把初心镌刻在祖国大地上。林占熺院士1986年成功实现“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发明菌草技术。

  1997年以来,菌草技术被福建省列入闽宁对口帮扶、智力援疆、对口支援重庆万州区和科技援藏等项目。他带领党员技术骨干在宁夏、新疆、陕西、青海、内蒙古和西藏等地推广菌草技术,建设示范推广基地,推动菌草产业成为当地新兴产业,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仅在新疆昌吉州,菌草产业的发展就带动了75万农牧民增收,菌草年产值超过3亿元,成为当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边疆稳定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多年来,林占熺的团队已筛选、选育49种菌草,菌草技术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扩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饲料、菌物肥料、菌草材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众多领域。菌草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份506个县。

  同时,菌草已经传播到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有效解决了所在国家贫困、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被亲切誉为“中国草、”“幸福草”“太阳草”。菌草已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友好使者”。林占熺和团队把菌草技术翻译成18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为发展中国家培养菌草技术骨干逾1.2万人。

  60多天风尘仆仆行走在田间地头,新疆的烈日已在福建援疆干部们的脸上留下了烙印。他们也如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一般,脚上有泥,身上有土,心中有家国,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一切的规划、计划、实施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储金莲、刘艳晖、吾拉恩·巴合提努尔)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