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重点专科】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托起健康“心”希望
“我现在能吃能喝,生活正常,太感谢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的医护人员了。”6月24日,艾买江·依明(化名)说。
去年9月,艾买江·依明因持续性憋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入住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做完造影明确是慢性闭塞性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对冠脉领域来说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心血管病科心脏介入团队用近3小时完成了手术。

“当血液通过堵塞的血管,清晰地显示的时候,我们觉得这又是一次新突破。”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监护病房主任卢辉说。
成立于2009年4月的心血管病科,15年来,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成功开展各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是兵团级重点专科,成为新疆心血管领域的佼佼者。
打造医院“王牌”科室
命悬一线、速度、抢救,生命的奇迹在这里发生……
2月26日,陈先生像往常一样准备起床,但在起身时却突然感觉眼前一黑,随即就晕倒在床上。这个“动静”吓坏了陈先生的家人,发现陈先生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家人紧急将陈先生送往第一师医院急诊科,经检查,诊断陈先生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情十分危急!如不及时处理,随时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情况。
心血管病科专家团队凭借高超的技术,为陈先生开通闭塞血管,在导丝引导下将球囊快速通过狭窄处,成功释放支架,将他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心脏病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在死神手里抢回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看着他们康复出院,是最欣慰也是最快乐的事。”心脏介入团队心血管病科二病区主任马鹏超说。
科室发展不能单凭个人力量,为此,心血管病科打造尖刀队伍,共同救“心”护“心”,为心脏病患者的“发动机”持续护航。
如今的心血管病科,已发展成2个病区、1个心血管监护病房和介入诊疗中心,是一个设备先进、科技领先、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先进集体。

搭建一条“心”的快速通道
“胸痛中心”是目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一种特殊的医疗模式,通过多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致命性胸痛患者的死亡率。
2017年7月1日,第一师医院率先提出并建立了阿克苏地区第一个基于区域协同救治理念的胸痛中心,自此进入快速发展期。第一师医院胸痛中心于2017年11月正式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经过5年的努力,于2022年12月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的再认证。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决定着手术的效果。目前,第一师医院胸痛中心实现了从患者发病、院前急救、120转运、入院检查、紧急抢救等过程“无缝对接”,为胸痛患者提供更高效、规范、便捷的诊疗通道,极大提高了基层急危重心血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医院“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提高基层诊疗急救水平
“要不是诊断及时,后果不敢想象。”如今,三团甘泉镇的李女士仍心有余悸地说。去年12月,李女士感觉胸痛、胸闷,到第一师医院医共体三团分院就诊。门诊医生为她做了心电图,并将检查数据实时传输到第一师医院医共体总院平台上。
“诊断患者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需转到第一师医院治疗。”第一师医院心电诊断中心叮嘱患者尽快转院。随即,李女士被转到第一师医院,迅速做了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心电一张网”的建设可以及早发现基层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同时通过远程终端设备的配设,有利于双向转诊,打通全流程救治。
2022年8月底,第一师医院率先在全疆开展了胸痛中心“心电一张网”建设,目前一团分院、三团分院、五团分院已成功注册胸痛救治基层单元,6家团分院46家标准化连队卫生室均已实现全覆盖。
2023年,第一师医院医共体三团分院、五团分院通过了2023年第一批次全国胸痛救治单元验收。
胸痛急救的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很多时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时间窗问题,在黄金时间给予患者及时、规范地鉴别并施予规范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为了提高心梗患者的救治率,第一师医院每个月都会不定期组织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医生,到第一师医院开展胸痛中心组织的相关培训,包括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判断,心梗患者预处理以及上报患者情况和送诊流程等,让更多胸痛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第一师医院副院长、胸痛中心主任陈劢说,我院胸痛中心将继续在新技术、新项目领域先行先试,培养一批医德高尚、治学严谨、技术精湛、具有开拓精神和区域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助力科室快速发展,搭建高水准医学科技创新平台为职工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江珊 杨阳 黄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