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台州援疆助力新疆阿拉尔医疗打通“区域服务”到“国际互动”通道

台州援疆助力新疆阿拉尔医疗打通“区域服务”到“国际互动”通道

2025-09-17 16:07:29 来源:中新网兵团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阿拉尔市,一座由56片“胡杨叶”组成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座总面积4700平方米的浙大邵逸夫医院阿拉尔医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其建设资金全部来自台州援疆,于今年9月正式投用。建筑外墙上“民族团结之花”的造型,不仅象征着各民族同心筑梦的深情,更镌刻着台州援疆在医疗领域深耕的印记,为深化台州援疆工作搭建起重要载体。

  9月6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俄罗斯、巴西的3位外籍专家分享国际传统医学合作与医疗技术创新经验,浙江等地医疗机构的22名专家围绕“中医经方”临床应用深入研讨,巴基斯坦医生还专程前来研习针灸推拿技艺。这座建筑的价值早已不止于物理空间本身,更成为南疆医疗对外开放的“会客厅”,让台州援疆的成果得以在国际交流舞台上展现。

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会现场。阿迪力·艾尼 摄

  “项目建设初衷是在医疗学术交流、培训研讨、远程手术等方面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们台州援疆的重要内容。”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王伟峰说。作为台州援疆标志性工程,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内的学术报告厅可容纳800余人,配备高清大屏、同声传译设备及智能录播系统,既能承办跨省域大型医疗学术会议、专科技术培训班,也能同步直播国内外顶尖专家的手术演示与病例解析会,为医护人员搭建起常态化学习平台。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还专门布设多间远程会诊室,可分别供50-120人同时使用,室内搭载了4K超高清视频会诊终端、电子病历交互系统和医学影像传输模块,可实现南疆医院与浙江三甲医院的实时病例讨论、远程手术指导,同时支持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医疗机构的跨境会诊,让前沿医疗技术突破地域限制。

  这些功能不仅打通南疆与疆外优质医疗资源流通脉络,更架起跨国健康纽带,为柔性援疆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学术培训筑起平台,推动南疆医疗从“区域服务”向“国际互动”跨越。

浙大邵逸夫医院阿拉尔医院。张芯萌 摄

  2024年12月,新疆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第一师阿拉尔市正式投用。截至今年6月,该院微创手术同比增长40.62%,日间手术同比增长180.82%,转外就医患者同比下降54.46%,“以前看病得跑老远,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棒的医院,实实在在让我们少受罪、得实惠。”阿拉尔市民李芳说。

  硬件升级的背后,是台州柔性援疆带来的技术实力跨越式提升。自2023年10月兵团南疆机器人手术中心在浙大邵逸夫医院阿拉尔医院揭牌成立,已累计开展远程机器人手术50余台;中医领域从“一人一诊室”发展到四五十人团队,细化肾病、肿瘤、脾胃病等专科,门诊量增长近100%。“我们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这也正是台州援疆的核心思路。”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杨虎表示,“援疆不是简单‘派人来’,而是‘留下技术’。”

  2023年以来,台州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53亿元,选派20名长期医疗专家、30余名柔性专家扎根南疆,通过“传帮带”培养本地人才151人次,引进新技术151项,其中59项填补南疆空白,并推动“组团式”医疗援疆、5G机器人手术中心建立、“3小时急救圈”覆盖南疆及中亚中医培训班计划落地。

  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开放窗口,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硬核实力,再到柔性援疆培育的内生动力,台州援疆以系统布局持续发力,推动阿拉尔市医疗事业完成从“硬件升级”到“技术造血”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为当地群众筑牢健康屏障,更为南疆及周边国家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了台州智慧力量。(卿朋)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