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睡梦中突发脑梗 第一师医院专家破解救治难题

睡梦中突发脑梗 第一师医院专家破解救治难题

2025-09-17 13:01:07 来源:中新网兵团

  近日,第一师医院神经内科医疗团队,成功为一名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患者开展溶栓治疗,目前恢复良好。此次超过时间窗为急性脑梗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为医院首例。

  65岁的阿斯亚·艾热范江(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寻常的睡眠竟藏着危机——8月31日早上9时,她从睡梦中醒来后,突然无法回应女儿的呼唤,右侧胳膊和腿更是完全无法活动。

  其女儿回忆:“前一天半夜2点,妈妈还能起身去厕所,当时就说右腿有点使不上劲,但能拖着走,怎么过了几小时就这么严重了!”

  察觉异常后,家人立即将阿斯亚送往第一师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杜怀文、副主任医师张锋利第一时间赶到急诊科会诊,结合症状与初步检查,迅速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可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急性脑梗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为发病4.5-6小时以内,而从阿斯亚半夜出现轻微症状到就医,时间已远超这一标准,且准确发病时间无法精准判断。

  “一旦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只能靠常规改善循环药物疏通血管,效果有限;要是给超时间窗的患者盲目溶栓,颅内出血的风险会大幅升高。”杜怀文主任解释道,“但我们不想轻易放弃患者,决定用多模式影像检查做一次精准评估——这是判断她是否还有溶栓机会的关键。”

  第一师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引入的超高端双源Force CT(第三代双源CT)此时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CTP脑灌注成像检查,医护团队清晰看到:阿斯亚的核心脑梗死面积仅为6.1ml,为小核心大梗死。

  “大脑细胞就像地里的庄稼,在核心区域周边,缺水但还能救活的作物我们叫缺血半暗带。”张锋利副主任医师通俗地解释,“患者的检查结果说明,她大脑里还有大量未完全坏死的缺血半暗带细胞,只要及时打通堵塞血管,这些细胞就能恢复供血、重新‘活’过来。”

  基于这一精准评估,医疗团队迅速为阿斯亚实施溶栓治疗。药物注入后,堵塞的脑血管成功再通,缺血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液滋养。治疗次日,阿斯亚就能简单回应对话,右侧肢体也能轻微活动;经过半个月的康复治疗,她已能独立下地行走,生活基本恢复自理。

  “要是没赶上这次治疗,我妈可能一辈子都站不起来了!”康复出院时,阿斯亚的女儿带着写有“医术精湛传四方 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送到神经内科医护人员手中,红底金字的锦旗里,满是对医疗团队挽回亲人生活希望的感激。

  此次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成功,不仅是第一师医院首例该类型病例突破,更填补了医院在“不确定发病时间急性脑梗”诊疗领域的空白。它打破了“超过6小时不能溶栓”的传统认知,证明通过多模式影像检查精准识别“缺血半暗带”,能为更多超时间窗患者争取救治机会,降低致残率,也为后续类似病例的诊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科普小贴士

  什么是急性脑梗“时间窗”?急性脑梗是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发病后6小时内是溶栓/取栓的“黄金治疗期”,越早治疗,脑细胞坏死越少,后遗症风险越低。但部分患者因发病时间不明(如睡眠中发病)或延误就医,会错过传统时间窗。

  多模式影像检查如何“破局”?以CTP脑灌注成像为核心的多模式影像检查,能通过检测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精准区分“已坏死的核心梗死区”和“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只要核心梗死区面积小、缺血半暗带范围大,即使超传统时间窗,仍有溶栓治疗的可能。

  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就医!急性脑梗典型信号:1、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或听不懂他人说话;2、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拿不住东西或走路拖地;3、口角歪斜、流口水;4、突发视物模糊或头痛。

  若发现上述症状,无论是否“超时间”,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精准评估或许能带来新的救治机会。(胡珺)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