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小麦套种玉米”模式绘就丰收新图景

“小麦套种玉米”模式绘就丰收新图景

2025-11-05 19:28:45 来源:中新网兵团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泉水地二连的农田里机声隆隆。刚刚收获的玉米堆成金色小山,与已完成播种的冬麦田阡陌相连。

  种植户薛海林捧起饱满的玉米棒,喜上眉梢,美滋滋地算起了120亩“小麦套播玉米”增收账:“小麦亩产580公斤,玉米亩产1200公斤,每亩收益稳稳超过1000元!真是种出了‘双份’喜悦!”

  2025年,石河子总场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将泉水地二连、泉水地四连1840棉田改种粮食,并大力推广“小麦套播玉米”高效模式。将937亩棉田改种粮食,并大力推广“小麦套播玉米”高效模式。

  “改变‘一花独放’的种植格局,是为了更好地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泉水地二连党支部书记李道远介绍。为打消农工顾虑,连队“两委”不仅实施减费让利,更全程提供技术护航。

  要精准掌控“时间差”与“空间差”。石总场四级调研员罗红杰揭晓了技术核心:“5月31日在麦田套播玉米,共生期控制在25天内,52厘米的精准间距确保光热水肥互不竞争。”正是环环相扣的精细管理,让“一季双收”从蓝图变为现实。

  六月麦收时节,考验才真正开始。如何确保收割机在收获小麦时不伤及田垄间的玉米幼苗?当时,在泉水地二连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根据玉米苗株高,巧妙调高割台5到10厘米灵活穿梭。农业技术人员全程紧跟,反复调试,实现了“颗粒归仓”与“苗不伤根”的完美结合。种植户王崇军至今记忆犹新:“看着金黄的麦粒归仓,翠绿的玉米苗安然无恙,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从初夏麦浪翻滚到金秋玉米丰收,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耘,最终凝结成沉甸甸的收获。1840亩小麦套种玉米地,小麦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玉米平均亩产900公斤,每亩产粮近1500公斤,新技术既稳住了国家“粮袋子”,又鼓起了农工的“钱袋子”,激发了大家的种粮热情。李道远望着连片的农田信心满满:“职工从观望到争相报名,明年推广面积预计会翻番!”(袁帅)

【编辑:袁晶】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