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肺也能装导航?”支气管镜带“GPS”精准破局

“肺也能装导航?”支气管镜带“GPS”精准破局

2025-11-05 15:56:15 来源:中新网兵团

  “终于不用再被咳嗽折磨了!”近日,38岁的顾承宇(化名)从第一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办理出院手续时,忍不住向医护人员连连道谢。谁能想到,这位看起来精神十足的汉子,此前竟被反复咳嗽、肺部阴影困扰了两个多月,甚至一度担心自己患上了肺癌——而帮他走出困境的,是一项名为“虚拟导航支气管镜”的先进技术。

  回忆起这段治病经历,顾承宇仍心有余悸。“最早是两个月前感冒,之后就一直咳,痰是黄色的,黏得吐不出来。”他说,一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自己买了点药吃,可吃了快一周,咳嗽一点没减轻。后来去家附近的私人门诊输液,咳得没那么凶了,但总断不了根,每天还是会干咳一阵,偶尔咳出点白色黏痰。

  真正让他慌了神的,是9天前的一次受凉。“那天降温没穿够衣服,晚上就开始发烧,体温最高到38.5℃,鼻子堵得不通气,咳嗽更是变本加厉,咳得厉害时胸口都闷得慌。”顾承宇说,这次他不敢再拖延,赶紧到第一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就诊。

  做了胸部CT后,医生的一句话让他心里咯噔一下:“左肺下叶有个团块,双肺下叶还有炎症,现在没法确定是炎症还是肿瘤,建议您住院进一步检查。”“肿瘤”两个字像块石头压在顾承宇心上,可他又抱着“再试试”的想法,没听医生的建议,转头又去了私人门诊,加用了炎琥宁输液3天。体温是降下来了,但干咳依旧没好,一想到肺里的“团块”,他整夜整夜睡不着。

  “实在熬不住了,我又回到第一师医院,这次听医生的,直接办了住院。”顾承宇说,住院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副主任廖波详细问了他的病史,还特意请来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援疆专家徐航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一开口就给了他一颗定心丸:“您肺里的病灶在远端,普通支气管镜够不着,但我们有‘肺部导航”,能精准找到病灶进行活检,创伤很小。”

  徐航娣说的“肺部导航”,就是虚拟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手术当天,顾承宇躺在手术台上,心里还有点紧张。“医生告诉我,先通过CT给我的肺部气道建个‘地图’,再用导航引导支气管镜找病灶,就像开车用GPS一样。”

  术后,病理结果出来了——排除肿瘤,只是炎症相关病变!“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我眼泪都快下来了,悬了这么久的心终于放下了。”顾承宇说,之后医生根据结果给他制定了抗感染治疗方案,输液加吃药,没几天咳嗽就基本停了,胸闷的感觉也消失了。

  “以前只听说过开车用导航,没想到看肺也能用导航!”出院当天,顾承宇特意问了徐航娣这项技术的原理。

  徐航娣解释:“咱们肺里的气管支气管,就像一棵倒着长的大树,有很多分叉。以前,我们医生用普通气管镜进去检查,就像在一个复杂的山洞里摸黑找东西,全凭手感和经验。而现在我们有了这个‘虚拟导航’新技术,就厉害了!它先给您的肺部做个CT扫描,相当于给这棵‘肺树’拍了一张非常精细的立体地图。然后,电脑会在这张地图上,自动规划出一条能安全、准确到达病灶(也就是您肺里那个需要检查的‘小疙瘩’)的最佳路线。等我真正给您做检查的时候,就像开车用了导航一样,屏幕上有这条规划好的路线,我能看着屏幕,顺着导航指引,把镜子轻松、准确地送到目标地点去取样。这样不仅找得准,速度快,而且也更安全,大大提高了我们诊断的把握。所以,它就是帮助我们医生在肺里‘精准巡航’的智能GPS。”

  徐航娣介绍,这项虚拟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系医院首例,不仅能帮患者精准诊断,还能为肺癌早期发现、微创治疗开辟新路径,如今在第一师医院落地应用,更是援疆医疗桥梁的坚实一环,它让先进医疗技术跨越地域限制,在边疆扎根发芽,也将为更多患者点亮健康希望,让每一次呼吸都充满安心。(周玲玲)

  专家简介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