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子察民情 聚焦民生办实事
中新网新疆新闻10月25日电(候晓燕 马文姣 李嘉成 )“大家经常把他挂在嘴边,遇上麻烦事、烦心事、揪心事,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今早我的铲车坏了,给他打了电话,他开着自个的新铲车给我帮忙来了,有他在我心里踏实多了。”提起董国军,居民梁卫华连连称赞道。
董国军是三十四团五连的一名党员,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董国军养成了一副“热心肠”,群众换煤气、接送孩子,带药、帮忙买电等大大小小的诉求,他总是热情回应着,从来不嫌麻烦。董国军说:“邻里乡亲的有困难能帮的都顺手帮一下,他们有事都会来找我,我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很有成就感。”
董国军只是五连众多党员中的一个代表,邻里乡亲有需要帮忙的他都尽力而为,他平日里做的事,五连党支部的其他24名党员也同样在做。
三十四团五连党支部摸清了连队党员底数,掌握职工群众户数,建立了连队网格,共安排了25名党员包联,包联213户、642人,同时连队党员服务群众网格和综治网格力量充分融合,按就近就便原则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家庭,确保所有职工群众全覆盖、无遗漏。
五连党支部利用每月固定活动日组织党员集中讨论学习,对走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矛盾进行研讨,同时举一反三,延伸讨论相关问题。
在每次党日活动开会前,书记都会带头背诵一首顺口溜:123 机制明方向,织密党建一张网,党员无职变有岗,联系服务要经常,周三夜话勤走访,群众需求放心上,生产生活困难事,事不过夜尽心帮……口号这样喊,支部各成员也是这样做的,所有党员、网格员采用走访、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联系,每周联系2-3次。其中,周三是固定走访日,下班后党员们对包联的职工群众进行走访,面对面地了解职工群众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发现了解包联户的困难矛盾后,及时解决,畅通民情民意渠道。
三十四团五连预备党员职工罗红说:“每个月20号是我们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学习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平时的党建123工作机制中,每周的入户走访、周三夜话这些工作也能更好的深入了解群众的困难诉求,发挥好党员联系群众的作用。”
曾其锋是五连的一名职工,独自抚养一个女儿上大学,一年前因高血压引起突发疾病,无法下地干活,生活困难,连队按照政策为曾其锋的女儿申请了援疆助学金6000元,连队两委还号召职工群众,捐款一万多元,同时协调党员、职工利用党员活动日帮助曾其锋进行环境卫生打扫。在曾其锋生病的这一年里,连队书记和两委还组织职工群众替曾其锋管理着40亩棉花地。
在冬耕冬灌的关键时期,部分棉农的棉花还堆在地里,市场价格波动,棉花价格不稳定,连队书记为了解决职工卖棉花难的问题,按照时间节点,“守着”加工厂,代表职工去和收购方进行谈判,为职工争取更好的价格。
这仅仅是他们日复一日琐碎工作的一小部分,在各项工作中,党支部始终坚持做到勤下地,多联系,职工群众上报的问题不拖沓,现场协调解决,所有矛盾隐患化解不过夜,事事件件有着落。
党建123工作机制实施以来,五连党支部共收集了职工贷款、茴香用工和出售、连队水网改造、燃气报警器安装、生产技术指导、暑期学生安全、农机购置补贴、火情隐患排查、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问题40余件,覆盖职工群众400余人。工作开展以来收集的所有问题均在连队党支部的协调下妥善解决,有效加强了社会治理,密切党群关系。这是践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生动诠释,是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三十四团五连党支部书记龙进说:“一方面我们通过周三夜话,入户走访,深入到职工群众家里,共收集到职工群众42件诉求,都及时进行了解决。另一方面我们深入到田间地头,更好地为职工群众做好服务。不仅拉进了干群的关系,邻里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今后我们要更好地运行123工作机制,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质量,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当好群众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