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兵团新闻6月21日电(吴卿墨 刘静)盐碱地本是“农业荒漠”,目前在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第一师十四团四连,通过改良种植技术,四连李凤英承包的140多亩盐碱地上,今年种上了新稻11号。
说起承包户李凤英与这块水稻地的“缘分”,始于今年春天,但这块地成为水稻地的历史,其中的缘由横跨十多年。
“这块地之前的承包户承包15年,以前是老砖场,然后是鱼塘。由于土质不好,盐碱性过大,加上三米深胶土层,无法种植农作物,上个承包户弃荒12年。”四连连长欧阳海花介绍说。由于抛荒,无人打理,该地常年杂草丛生。
2022年,四连响应国家提倡,大力种粮。连队两委想尽办法,把这块土地利用起来,研究如何将地有效利用,种植适宜粮作物,最终决定水稻种植。了解到废弃的空地要用来种植水稻,职工李凤英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愿,并承包了140多亩地,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老家是四川的,家里之前也种过水稻。在新疆这是第一次种植水稻,但是基于之前累计的种植经验,我觉得能在这荒废盐碱地里种出大米,何况现在团场大力推行水稻种植,在种植方面有政策扶持,肯定能做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说起为何承包140多亩地,李凤英解释说到。
有了承包户,要种水稻,但如何把地改良成水稻地又是一大难题。
据了解,通过机械深翻、洗贫、潜翻等反反复复多次洗地,把地整体洗平,再种植水稻。另外,水稻的品种也关乎着种植成功与否。为此,连队特地为李凤英联系从阿克苏,选购新稻11号秧苗进行机械插秧,提高存活率。
“地里的一摞摞秧苗,是为了秧苗枯死后可以及时补种,大家伙都不相信这块地可以种农作物,更别说是“娇气”的水稻。”李凤英说。
自5月下旬,插秧机水稻机械插秧后,李凤英就时常来地里“巡查”,就为了一口气。因为连里自知道这块地种水稻后,有不少等着“看好戏”。尤其是前段时间,看着地里秧苗奄奄一息的模样,之前的承包户也笑说“这地压根就种不来”。
现在看着秧苗又“活”过来,李凤英笑开了眼,打理水稻更来劲。“打理水稻,要下功夫。水稻爱吃水,但水位过高会淹苗,过低又会枯苗。要随着秧苗长势,调整合适水位,后期打虫,除草等都是要下功夫。”李凤英说。现在她每天都要来地里看秧苗长势,调水、除草、施肥。
自水稻插秧,每隔7、8天就要施一次肥料,昨天已经是第三次无人机施肥。据她说,前期肥料主要是土壤改良和增加肥力,一方面降低盐碱用于提苗,另一方面是施加尿素,保障秧苗长势。
“今年主要是保种,它能种,能活,就已经很不错,年底亩产希望有个亩产400斤。”李凤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