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兵团新闻11月30日电(杨金宝)“我们夫妻2人在三十七团打工,帮助他们采摘红枣,一天600元收入有呢!”11月26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七团2职工高海涛枣园内,来自巴州且末县阿羌镇阿羌村民合米提·阿布都拉高兴地说。
40多年,三十七团与且末县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 “兵地一家人”思想,推进兵地在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团结等方面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新疆、兵团兵地融合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
绿色发展 生态共建
“这里原来都是凸凹不平的沙包,一年四季风沙不断,直接威胁着周边的农田。现在好了,这里的沙漠变绿了,风也小了,环境也变美了,有这么好的防风效果,离不开且末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啊!”11月24日,四连职工成国军,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新植林带和10000亩梭梭大芸地,如是告诉笔者。
三十七团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南边缘,四周沙漠环抱。距离沙漠最近的四连常年处在黄沙的包围之中,职工生产生活极为艰难,团场治理沙漠、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极其艰巨。
头顶同一片蓝天、共饮同一条河水,生活在同一片热土,三十七团忠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2015年春季植树造林期间,且末县琼库勒乡、英吾斯塘乡、阿羌镇每天组织村民1500余人,自带水和干粮,风餐露宿,投身于团场防风固沙的“播绿战役”中。遮天蔽日的风沙中,人们组成一道长龙,一把把铁锹挥舞着,把一棵棵胡杨树、青杨树和枣树栽植于一座座沙丘脚下。共同修筑芦苇固沙障184公里,培育标准化外围林6500余亩,栽种胡杨树、梭梭大芸10000余亩。
2016年,三十七团荣获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称号,被二师铁门关市授予“林果业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资源共享 共同受益
9月20日,三十七团2连职工敖小华种植的200亩青储玉米,以每亩1580元的价格出售给英吾斯塘乡村民艾则孜·吐尔迪全部订购。“我们且末县红沙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肉牛2780余头,以前我们都是到几百公里外购买青储饲料,路途远、成本贵。三十七团种植的青贮质量好、价格低又运输快捷,在2连我们就购买600多亩青储玉米。”艾则孜·吐尔迪说。
三十七团有土地总面积16.88万亩,现有耕地3.036万亩、2021年土地治理3.5万亩。农业发展围绕且末县畜牧业养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形成“以种促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的共建共享的良性发展格局。今年种植青贮玉米1.17万亩、亩均售价1550元左右,仅此一项可增加收入1813余万元,在职工增收的同时,保障且末县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
3年来,在先进生产力示范带动方面,三十七团发挥农业科技优势,组织英吾斯塘乡、琼库勒乡村民,举办各类农技培训会18次,累计培训地方农民900余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英吾斯塘乡三大队村民的吐尔孙·托乎提种植红枣15亩,他通过不断与三连“结亲户”杨钦龙虚心学习示范园的管理经验,并按“访惠聚”工作队、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讲授省力栽培疏密提干管理技术,今年红枣长势良好,商品果比去年提高30%,价格比去年每公斤都买5元,数着钞票的吐尔孙·托乎提高兴地合不拢嘴。
阿羌镇党委书记李侠说:“三十七团在种植技术指导、扶贫帮困、劳动力转移、民族团结、带动牧民增收致富上为我们镇做了很实事、好事。我们也充分发挥富余劳动力多的优势,积极向三十七团输出劳动力,今年累计1000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达20余万元。
文化融合 情谊更浓
多年来,三十七团兵地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开展,为促进兵地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
9月21日,中秋佳节,3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杜超带领“两委”成员和职工党员25名,到9公里外的吐排吾斯塘村“结亲户”家中送上月饼、牛奶、瓜果等中秋礼品,一起与“亲戚”共度佳节,增进友谊,加深各族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十七团每逢重大节庆都与且末县、乡镇举办走访慰问、座谈交流、文艺演出、篮球赛、电影放映等活动,不断增进兵地之间的感情,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增进了兵地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3年来,该团累计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30余场次,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120余场次。通过以文化人、凝心聚力,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与三十七团制定了兵地文旅融合共建发展方案,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丰富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兵地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稳定的红利。”且末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张清伟说。
兵地融合愈深入,民族团结愈巩固。三十七团大力推进兵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形成兵地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