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探索盐碱地治理,二师铁门关市有路径!

探索盐碱地治理,二师铁门关市有路径!

2023-05-30 16:47:43 来源:中新网兵团
二二三团大规模改良过的盐碱地水波荡漾,工作人员正在开展水泡田及育秧工作。二二三团大规模改良过的盐碱地水波荡漾,工作人员正在开展水泡田及育秧工作。

  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治理难度大。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不断探索盐碱地治理路径,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盐碱地里稻花香”“盐碱地里出菜园”等场景,在师市处处可见。

  5月23日,二二三团大规模改良过的盐碱地水波荡漾,工作人员正在开展水泡田及育秧工作,为即将开展“海水稻”插秧作业做准备。

  “今年我们计划插种2400亩‘海水稻’,现在秧苗长势良好,预计月底开始插秧工作。”二二三团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总监苏全晓说。

  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的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害。

插秧机在二二三团大规模改良过的盐碱地里开展“海水稻”插秧作业(资料图)。

插秧机在二二三团大规模改良过的盐碱地里开展“海水稻”插秧作业(资料图)。

  第二师铁门关市拥有大量的农业灌排盐碱水资源、未利用盐碱地和盐碱化低效耕地,“海水稻”种植通过利用灌排盐碱水配套“良种良法”,在荒漠及盐碱地上创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对于打造南疆“盐碱地粮仓”意义重大。

  2022年4月,第二师铁门关市与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并落地实施系列协议,南疆灌排盐碱水稻作改良技术创新中心暨新增水田整治项目正式落地师市。

  为有效利用师市大面积盐碱地及农业灌排废水,提高粮食产量,2019年以来,师市与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就盐碱地稻作改良开展多次合作交流,2020年在部分团场进行了小面积实验试种,取得一定效果。南疆灌排盐碱水稻作改良技术创新中心着力于汇集和整合全国一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研发优势资源,以盐碱地农业生产为核心,致力于解决利用灌排废水进行可持续农业生产、开发盐碱地等低效土地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选育、土壤改良综合技术适配、新型水盐平衡控制与灌溉模式建立,构建适合于南疆荒漠化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技术及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变废为宝,提高南疆盐碱地粮食产量。

  南疆灌排盐碱水稻作改良技术创新中心将分3期在师市开发利用18万亩盐碱地。一期改造二二三团和二十四团3200亩低效水浇地,建设高标准水田。二期进一步优化技术和产业模式,完成多个团场的3万亩盐碱地和低效土地改良,同时建设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延伸产业链。三期开展二师铁门关市全域盐碱地利用规划,针对未利用地和低效耕地,制定改造技术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争取在“十四五”期间,为师市新增10-18万亩优质耕地,并以此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师市,高效开发利用南疆30-50万亩盐碱地,为兵团在南疆地区打造坚实的现代农业基础。

  5月阳光明媚,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三十三团内,一片片盐地碱蓬宛如碧绿的地毯,在茫茫沙海中十分耀眼

三十三团盐碱地种植的盐地碱蓬长势良好。

三十三团盐碱地种植的盐地碱蓬长势良好。

  “近百亩盐碱地植物长势好,植被覆盖率高,与周围盐碱地形成鲜明对比。经过测量,这些植物有效降低了土壤盐碱含量,对改良盐碱土地有很大作用。”

  5月24日,在三十三团盐碱地治理项目现场,该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廖英说。

  2019年,师市、三十三团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成立项目组,在三十三团共同实施“农排咸水筛选盐生植物及固沙改土应用示范”科研项目,目前这一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沙漠边缘盐碱地治理是世界级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委书记赵毅表示。

  项目组在三十三团项目区成功种植盐地碱蓬、盐角草等26种高耐盐碱植物,对于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盐土咸水”资源生态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项目组与三十三团围绕土壤盐渍化、荒漠化、水资源缺乏等突出问题,坚持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并重,在含盐量3%以上的重度盐渍化土壤中成功种植高耐盐碱植物。

“农排咸水筛选盐生植物及固沙改土应用示范”科研项目组成员在三十三团查看盐地碱蓬生长情况(资料图)。

“农排咸水筛选盐生植物及固沙改土应用示范”科研项目组成员在三十三团查看盐地碱蓬生长情况(资料图)。

  投资回报率低,是阻碍盐碱地大面积开发利用的瓶颈。对此,项目组与三十三团利用排灌盐碱水养殖卤虫,作为鱼虾养殖饲料,已初步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打造了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示范、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和农业科技科普3个基地,在服务支撑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走出一条新路。

  “盐地碱蓬别名‘皇硒菜’,幼苗可以做菜,种子能榨油。项目组免费为我们提供种子,手把手教种植技术。盐地碱蓬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种植周期与棉花、香梨等不冲突,我们很喜欢种植。”图片

  三十三团职工丰建华说,今年自己种植了10亩盐地碱蓬,预计平均每亩纯收入可达2000元。

“农排咸水筛选盐生植物及固沙改土应用示范”科研项目组成员在三十三团查看盐地碱蓬生长情况(资料图)。

“农排咸水筛选盐生植物及固沙改土应用示范”科研项目组成员在三十三团查看盐地碱蓬生长情况(资料图)。

  “盐地碱蓬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平均每亩产量可达300公斤。”三十三团职工周强说。三十三团绿水青山农业合作社已注册了“皇硒菜”商标,着力打造特色有机蔬菜品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示范区创建规模,让职工群众享受更多生态治理红利。”廖英说。

  接下来,师市还将利用地下丰富的咸水资源,建设卤虫养殖池,发展卤虫养殖。卤虫是鱼虾幼体饲料,能够在高盐的环境下生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测算,在咸水中养殖卤虫,每亩水域可创收上万元。

【编辑:袁晶】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