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重阳节就有着特殊的感情。及至今日,它也成了颇富人情味的节日——老年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节日习俗包括登高远眺、祭祖、赏菊、插茱萸、食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远眺(杨铁军 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眺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杨铁军 绘)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

赏菊(杨铁军 绘)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时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重阳节举办菊花大会,人们一起赴会赏菊。

插茱萸(杨铁军 绘)
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的作用。

食重阳糕(杨铁军 绘)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饮菊花酒(杨铁军 绘)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编辑:袁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