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记忆的温度

2021-03-01 11:20:34 来源:中新网兵团
 字号:

  记忆的温度

  ——读《军垦之魂张仲瀚》有感

  文 / 董新廷

  “宣传张仲瀚,就是宣传广大军垦指战员的英勇奋斗精神,就是弘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这句话,是《军垦之魂张仲瀚》一书作者、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王哲与笔者交谈时,反复强调的。

  诚哉斯言。任何声称对“张仲瀚”感兴趣的人都应该明白,我们在谈论张仲瀚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谈论三百多万的军垦人、军垦指战员。毫无疑问,张仲瀚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实践者,是全体军垦指战员的杰出代表。他的灵魂,铸造在天山之巅,如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至今依然照亮着每一个军垦指战员的心灵,指引着前进方向。

  他的灵魂,不朽;他们的事业,将会永恒。

  所以,翻阅《军垦之魂张仲瀚》这部书,令人惊奇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张仲瀚一人的革命生涯,而是以他为叙述核心、以诸多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根基、以他所创建的部队的建制序列变革为脉络、以众多亲历者的回忆录为线索,层层推进。

  从而,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从历史的风烟中走出来,鲜活、触手可及,读者几乎可以感受到他们温暖的呼吸、跳动的脉搏。进而,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在读者眼前、心中徐徐展开。

  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他们不仅是历史的旁观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这是一段仍在砥砺前行的、活着的历史,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完整地描述它的深沉与广阔。当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握紧张仲瀚的手、凝视着他的眼睛说:“仲瀚呐,兵团要为国分忧啊!”这其中的分量,如今怎样才能体会?它不仅包含了上级对下级的行政指令,更包含了胸怀相近之人的深沉期盼与殷切嘱托。

  张仲瀚承担了这份重量,于是,全体军垦指战员也承担了这份重量。

  1949年11月初,南疆古城焉耆城外。凛冽的寒风中,张仲瀚指着连天摇荡的芨芨草,兴奋地对身边的老部下、战友谢高忠说:“老谢,高兴吧?比南泥湾强多了!……你谢高忠就带17团来哈拉毛敦……”沉睡千年的荒滩、山谷,将是军垦指战员的家。当时,张仲瀚的心中,正在描绘怎样的蓝图?

  若干年后,一名军垦小战士这样问连长:“等建设好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星期天,骑着自行车进城,美美的洗个澡,下馆子吃顿饭,再看一场电影……”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怎样幸福的憧憬?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他们当然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是为了建设一穷二白的国家,为了实现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只是这名小战士当时可能不知道,在此前、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星期天”。

  凭什么是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只能是他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文明真正的脊梁!

  后人无法为他们的牺牲、付出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补偿。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笔下的文字记住他们。那么,该如何描述这群人?

  在这段重大、深沉的历史进程面前,任何涂脂抹粉都显得滑稽可笑。因为妖娆、风骚,永远不是军垦指战员的气质。

  他们的气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的一段文字,后人可以从中窥探一二。1956年的世界屋脊上、星空下,茫茫荒野,寥无人迹,宿营的帐篷里,前来开辟道路的年轻指战员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是的,我们并不孤独,我们的脚下,是祖国的土地,我们依偎着的是母亲的温暖的胸怀,为了祖国的未来到处都是春天,暂时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当我们举首极目远望的时候,依稀看到了北京城的点点灯火,依稀看到了我们的共和国正驾着东风高飞,心中又充满了无尽的力量。”

  如此的平实、质朴,蓬勃的朝气,喷薄欲出。这是怎样的语言?怎样的胸怀?

  所谓“历史”,应该有温度吗?还是说,仅仅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一张张冷漠的地图?此事,言人人殊。但是,人的记忆是有温度的。翻阅《军垦之魂张仲瀚》这部书,透过诸多当事人的记录、口述,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能触摸到历史斑驳的烙印。

  作为军垦后代,王哲博士对张仲瀚、对全体军垦指战员饱含深情。他找到了最佳的方法:平实、详尽地记录。在《军垦之魂张仲瀚》这部书里,他的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数学组合论的方法,把繁杂的历史层面娓娓道来、来龙去脉的复杂事项一一展现出来,正如开国少将谭尚维之子原《解放军报》编辑谭政同志评述这本书说:“他父亲是红六军团的老红军,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他特别留意了无数写南泥湾大生产的回忆文章,但是第一次见到王哲书中这样轰轰烈烈的全景式、史诗般地写南泥湾大生产的,让人耳目一新留下更深刻的回忆”。资料都是详尽的第一手史料,是这部书最大的特色,也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原解放军广州军区炮兵政委、原三五九旅雁北支队政委谭文邦少将之子谭端同志评价说“他父亲谭文邦少将是三五九旅雁北支队政委、第二战区战动总会雁北支队副政治委员,他父亲逝世二十几年了,他四处寻找三五九旅雁北支队的资料,费劲心机也只是在三五九旅雁北支队政治部主任谭天哲将军的回忆录中找到三十几个字,没想到《军垦之魂张仲瀚》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雁北支队的诞生与战斗历程,实现了他多年的宿愿”。资料的收集工作,耗尽了他十几年的精力,简直可以称得上“上穷碧落下黄泉”。他孤身一人,无赞助、无帮手,此间所受到的困难、折磨、诽谤、委屈,实非外人所能体会。

  不知王哲博士本人是否意识到:他的这种工作方式、态度,不正是军垦精神的最好体现吗?

  时下出版的这部书,时间截点只写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听说,王哲博士有进一步的写作计划,以完成他心中期盼的让外界对百万军垦指战员创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全面、宏伟的描述,让人倍感欣慰,并且期盼。

  《军垦之魂张仲瀚》,对日渐迷失、困惑的当下,有警醒的作用。它应该能够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情怀,就像那些军垦指战员曾经在张仲瀚的率领下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高山、亘古的荒原那样……

(编辑:袁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