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中新网记者走进具有百年工业发展历史的甘肃省天水市,当地用科技作包装,给冰冷的钢铁升温。 张婧 摄
中新网甘肃天水4月21日电 (张婧)随着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如何处理城市内保存的大量工业遗产,一度成为城市建设难题,在探索工业遗产再利用过程中,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成为一条有效路径。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的甘肃省天水市,利用老厂房遗址和老设备物件,加之科技力量包装,给冰冷的钢铁升温,让“无语”的器材焕发生命力。
天水市具有百年工业发展历史。早在3年前,天水长控公司出城入园搬迁后,当地就利用其原有老旧厂房和场地,启动建设天水市工业博物馆,按照教育性、纪念性,以及工业文化创意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打造集工业历史、产品展示、工业遗产保护、科学知识普及、工业文化产业开发、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平台。
如今,该博物馆一期项目已全部建成,陆续有民众前来参观打卡。截至目前,博物馆已接待参观人员96批次1万多人。大家通过参观,全面了解了天水工业肇始、发展、转型、繁盛的历史步伐。同时,还从侧面感受百年时代变革,激发了大家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天水工业博物馆名誉馆长李宁民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深入挖掘天水工业发展历史,将工业发展历史的展示教育与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相结合,拉动工业旅游等产业发展,保护工业遗产,传承弘扬工业文化,展示当地工业历史和建设成果,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
据悉,上述博物馆增强了展陈的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和趣味性,使展览内容更加丰富。李宁民表示,要让工业遗产“活”起来,主动吸引民众的关注度,才能留住工业遗存的历史记忆,区别于传统博物馆的展陈理念,他们还设置了科技体验馆,挖掘当地工业基础,用科技手段调动民众参与性。
天水工业博物馆讲解员何璐说,博物馆设计布局新颖、展陈内容丰富,多层次、多角度、全景式反映了天水工业肇始、发展、转型、繁盛的历程。馆内展陈部分按照古代手工业时期、民族工业时期、地方工业发展时期、三线建设时期、工业企业体制改革时期、工业高质量发展时期等6个方面进行布展叙述。
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部分,以大量实物和文字图片资料,真实反映了当时党中央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天水等地布局开展三线建设的决策部署,呈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水三线企业建设和生产场景,全面展示三线建设者们以国家利益为重,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为人们从工业发展侧面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资料。
天水市市长王国先说,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他们全力实施乡村振兴、工业强市、文旅强市、科教兴市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实力、城市优化更新、生态环保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城乡居民收入提升、金融支持保障,推动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该市一季度经济发展开局良好、平稳运行,生产总值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8%。(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