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原创科普|第一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提醒:预防流感 全家幸福

原创科普|第一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提醒:预防流感 全家幸福

2023-11-11 00:09:35 来源:中新网兵团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科学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有助于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正确认识流感,了解传染途径、表现症状,助力科学防控流感。

 

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呼吸科专家为患者看诊,讲解秋冬季预防流感的相关知识。

  预防流感 全家健康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主要原因,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中组部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一期)“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阮文静介绍,流感具有发病率高、传播快、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

  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节。随着纬度不同,流行模式也会有区别。北纬33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份为高峰;北纬27度以南的南方省份,每年4-6月份为高峰;两者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每年1-2月份和6-8月份为双周期高峰。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畏寒、寒战,以及伴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此外,还有部分流感患者以胃肠道症状表现为主,如呕吐、腹痛、腹泻等。

  流感可轻可重,绝大部分患者症状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 天后热退,全身症状好转,但有些患者可并发肺炎。部分患者发展为重症,甚至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导致死亡。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背后的病原体鉴别是关键。普通感冒的致病病原体是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普通的呼吸道病毒,而流感的致病病原体是流感病毒。目前临床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手段包括呼吸道标本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

 

  家中有流感患者怎么办

  得了流感怎么办?阮文静提醒,患了流感不要着急,注意休息,多喝水,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根据辨证可以适当服用中成药物,大部分患者都能够自愈。在监测病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症状的改善情况,对高热3天持续不退、或者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神志改变、呕吐、腹泻严重等情况的患者需尽快就医。

  对于重症高危人群,需考虑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以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重症发病率。例如,5 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年轻且既往体质好的患者,通过休息饮水对症处理后大部分可自愈。

  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怎么办?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流感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尽可能由相对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流感病毒传播“三要素”

  科学预防流感,从正确认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感病毒传播“三要素”做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医共体二团分院临床科主任梁毅表示,首先,要做到隔离传染源。部分人群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者,但也具有传播性。所以流感流行季节,大家应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其次,切断传播途径。日常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触摸公共环境中的物品,做好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在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外出归家使用流动水洗手。

  最后,要保护易感人群。容易导致重症的高危人群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主要是指低龄儿童、老人、患慢性病人群、孕产妇、肥胖者,这些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场所。另外,接种流感疫苗对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有预防效果。

  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流感病毒。那怎么自我保护呢?疾病的产生都是外在侵入力量与自身抵抗力量的抗衡结果,自身抵抗能力下降的时候,病毒就容易入侵,甚至在抵抗力比较弱的机体上进展为重症。所以平时我们要强身健体,保持快乐的心态,劳逸结合,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导致抵抗力下降。(中国家庭报记者 郭祥倩,通讯员 胡珺)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