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幸福花开满庭芳——五家渠市军垦北路社区以精准治理书写温暖答卷

幸福花开满庭芳——五家渠市军垦北路社区以精准治理书写温暖答卷

2025-09-30 19:00:36 来源:中新网兵团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军垦北路社区,71岁的杨生瑞站在自家门口,望着眼前车水马龙的街巷。这条走了大半辈子的路,从尘土飞扬到绿树成荫,从低矮平房到高楼林立,映照着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图景。

  “家门口”的变迁杨生瑞最清楚。在他的记忆中,社区实现了从“邻里相逢不相识”到“一家有事众人帮”的温暖蝶变,居民口中那句“有难事找党组织”成了最踏实的依靠。

  居民们口中的党组织,正是军垦北路社区党组织。军垦北路社区的居民来自各行各业,社区党组织是稳稳的“主心骨”。杨生瑞细数:党员们跟着党组织,搭起“石榴读报组”,把政策讲得像拉家常;拉起义务巡逻队,跟着物业把安全隐患消灭在源头。杨生瑞笑着说,这份信任,是最实在的安全感。

  这些年,军垦北路社区党组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打造出“五微”党建品牌——“微联盟”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微网格”把服务织进每个角落,“微服务”暖到居民心坎里,“微治理”解了不少烦心事,“微文化”让邻里情更浓。如今“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社区从“管着大家”变成“大家共治”,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咱社区有‘三多’:平房多、老人多、流动人口多,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事。”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文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五微”里的每一项,都踩着居民的需求走。4个“微网格”像毛细血管,铺满社区的街巷,网格员背着工具包穿梭,“七色工作法”记满了居民的诉求:张阿姨的药快没了,李师傅家的水管漏了,都清清楚楚;“微联盟”更把21家单位拧成了“一家人”,医院、学校、商超齐出力,资源大家共享,服务也更顺畅。

  独居老人王秀春提起“微联盟”时,总说“党组织记着我们”。上个月王秀春想做体检,社区一个电话,共建医院就派了医护人员上门。“我吃的药怎么搭配,医生都讲得清清楚楚。”

  “4815工作法”是社区治理的“快进键”。周文娟介绍说:“‘4个1分钟’是硬规矩——诉求来了1分钟响应,1分钟筛选,1分钟派单,1分钟反馈,绝不拖着;‘8个服务到家’是暖心事,政策、法律、志愿帮扶,都送到居民家门口;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实在,居民买菜、看病、办事,走几步就到。”这效率背后,藏着社区党总支的初心:把居民的“小事”,都当成“大事”办。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热闹总不缺席。40多名“小区议事会”成员围着周文娟,你一言我一语,话题离不开“老旧楼加装电梯”。“电梯装哪栋?”“钱怎么摊?”问题抛出来,周文娟笑着说:“咱们制定方案,既要参考别的社区做法,也想来听听大家的主意。”这样的场景在社区很常见,居民的参与感,就像社区治理的“活水源泉”。

  “小区议事会”成员邓敏最有感触:“哪儿有问题,会场就设在哪儿。我们能直接说话,方案定下来,大家都认。”

  闲置的空间也被盘活。社区改造“先锋小屋”,旁边的积分超市货架上,洗衣粉、食用油摆得整整齐齐。退休居民黄碧琴是这儿的“常客”,每周都来帮老人读报纸,教孩子写作业,攒下的积分能换些生活用品。“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还能攒积分换东西,心里亮堂,也有动力。”截至目前,500多名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奉献-积分-回报”的循环,让社区的暖意越积越厚。

  从2005年的小平房,到如今的现代化党群服务中心;从过去矛盾纠纷“单一化、碎片化”的被动,到现在“系统管、精细办”的主动,20年的变迁,写满了社区党组织的担当。每一件惠民实事,都像春风一样,吹暖了千家万户。

  日前,作为兵团群众代表,周文娟在新疆人民会堂亲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谈及社区发展她深有感触:“这些年,我们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五联共建’聚资源、‘微网格’送服务,真正做到‘微网格托起大治理、为民服务零距离’。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解决好大家的急难愁盼,让社区成为每个人的幸福家园。”(张乐 李玉清 马舒祺)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