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杜东贵:我与《塔里木日报》的情缘

杜东贵:我与《塔里木日报》的情缘

2023-06-06 17:21:21 来源:中新网兵团

  作为师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新闻宣传战线的一名老兵,我与《塔里木日报》的故事要从一份报纸说起,他就是《塔里木日报》。1982年2月,怀着建设边疆的梦想,我从甘肃老家来到一师十三团。刚开始在连队承包土地,后来想写点文字,便开始了与《塔里木日报》的缘分。

  那时,在团场承包过土地,开过拖拉机,我白天在地里驾驶拖拉机劳作,晚上就把白天发生在连队工作生活中的新闻和感人故事写下来,常常忙到深夜。毕竟是“门外汉”,很多稿件都不太会写。为了写好稿子,我一有时间就研究《塔里木日报》里稿件的写法,慢慢地就弄通了一点。但每次把稿件投到邮局邮箱后,如泥牛入海,“三更灯火五更鸡”尽付之东流,令人灰心丧气,通过反复学习钻研《塔里木日报》,我慢慢在写新闻稿件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便先后被《塔里木日报》采用,有几篇稿件还荣获征文奖。

  从那一刻起就今天盼、明天盼。在焦急盼望中终于看到文字变成了铅字,我欣喜若狂,每次都把在《塔里木日报》上刊登的稿件剪下来粘到本子上。每当休息天、节假日,我便拿出来欣赏,心里的那股热乎劲儿,就像出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业余时间写稿多了,手也熟了,有了一点小名气。90年代初,团场招考连队政工员,我终于成为一名偏远连队的基层通讯员,为了提高刊稿率,自己800多块钱购买了一架胶片照相机,学会了拍摄、冲印胶片,一忙就是半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采写的文字稿件见诸于各大报刊杂志上。2011年,我采写的新闻图片获得兵团日报二等奖。1998年2月,我被调到团电视台工作,2003年又调到幸福城农场政工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每次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我左肩挎着照相机、右肩扛着摄像机,采写了大量的人物通讯和鲜活的新闻,做到了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而那些先进人物的故事也感染了我、激励着我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兵团,宣传几代兵团人发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的感人故事。

  自那时起,关注并阅读《塔里木日报》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塔里木日报》不断学习各类新闻写作手法和技巧。主动向《塔里木日报》老师请教,把写稿成为一追求,一种乐趣。1999年,我报道了十三团开荒队团员青年每天顶着40多度的高温驾驶着推土机开荒造田,创造日工效第一的新闻稿件,获得《新疆军垦报》二等奖;2010年采写的报道,幸福城农场职工上挂历,获得全国地市级好新闻三等奖;2015年与《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人物通讯尤良英与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10年绵延不断的和谐民族情,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发表;2015年与塔里木日报社记者合写的人物通讯《我要和维吾尔族兄弟共同致富》,分别在《新疆日报》《兵团日报》《塔里木日报》头条头版刊登,并获新疆新闻奖、兵团新闻奖、第26届中国新闻奖;2022年,我采写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解金芳的故事,在人民网、光明网、中新网等多家媒体网站发表。先进人物的故事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一师、走进一师,而这也成全了我的初心。

  事业如火,岁月如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0余年,在这片热土上,奋斗了大半辈子,我与《塔里木日报》风雨兼程,见证了一师发展变化深感骄傲和自豪。初心不改,深情不变,我将铭记与《塔里木日报》一起走过的岁月,携手同行,一起向未来。

  今日的一师早已旧貌换新颜,成为一颗闪耀在塔里木河畔的璀璨明珠。在一师成立70周年之际,我表心祝愿一师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