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拉尔:近9000名师生喝上健康直饮水
“管道接口再校准下,向上调3毫米,务必保证密封严实。”八月的新疆阿拉尔骄阳似火,新疆兵团第一师第一中学直饮水试点项目施工现场更是热浪翻滚,施工人员正在安装管道、调试设备。
这是台州援疆的重点民生工程——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水质提升工程——直饮水试点项目,覆盖第一师第一中学、九团中学及第一师实验小学,配套的直饮水系统将于8月底竣工。届时,近9000名师生就能喝上安全又便捷的直饮水。
攻坚提速:援疆标准铸就品质工程
九团中学直饮水试点项目施工现场同样是一派忙碌景象,30余名施工人员抢抓进度施工。“3所学校室外管网管沟开挖、粗砂垫层铺设已全部完成,直饮水机房核心设备陆续进场安装,室内管道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前的最后检查。”第一师阿拉尔市水质提升工程——直饮水试点项目现场负责人胡亮介绍,从方案设计到施工推进,“援疆速度”的背后是精益求精的质量把控。
这个总投资500万元的项目,资金全部来自台州援疆支持。项目建设全程以“援疆标准”严控质量,仅设备选型就比对9套方案,最终选定的“全日循环、下供下回式、调速泵供水、户外同程”管道系统和“预处理+主处理+后处理”多级过滤系统,实现动态供水循环和消毒循环,确保水质优于国家标准,让每一分援疆资金都用在实处。
“我们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要把台州‘建管一体化’理念深植边疆。”台州市援疆指挥部项目组副组长胡学祥介绍。
精准赋能:从“解渴”到“饮水安全”的跨越
“以前学生都是自带水上学,不太方便。现在管道铺到了教室门口,设计太贴心了!”九团中学教师王芳站在新铺设的管道旁感慨道。如今,终端饮水设备将覆盖教室、图书室、操场等多个点位,兼顾冷热出水,曾经的饮水难题随着工程推进烟消云散。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国家“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政策在边疆的精准落地。
近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抓住对口援建机遇,将校园直饮水工程纳入“十四五”援疆项目计划,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师生。作为项目行业主管部门,第一师阿拉尔市住建局全程衔接援疆资源,借鉴台州“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联合相关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审批时间压缩40%;施工中采用的节能环保管材,既符合减排要求,又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孩子在学校的饮水安全,是我们家长最关心的事。现在学校要装直饮水系统,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实验小学学生家长贾菲菲的话,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这项工程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也是落实“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黄斌说:“直饮水工程是‘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援疆资金精准投向教育民生,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更是让师市的孩子和内地孩子一样享受优质资源。而直饮水系统能有效过滤水中有害物质,配合定期维护检测,将为学生健康筑起‘防护墙’。”
长效扎根:建管结合培育“带不走”的成果
“这是设备维护手册,每月要做一次水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如何处理这里面也有说明……”第一师住房和城乡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杰手持手册,向校方管理人员讲述设备维护要点。
在援疆工作中,“交钥匙”只是起点,“传技能”才是关键。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不仅安排专人驻场指导直至项目完全移交,更系统培训本地管理团队,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教学相结合,确保其具备独立开展设备巡检、水质监测、故障排除的能力。在台州市援疆指挥部推动下,第一师住房和城乡发展服务中心联合教育部门制定《直饮水系统运维管理手册》,明确学校专人负责日常巡检、滤芯更换、定期水质检测等核心职责,从制度层面筑牢长效保障根基。
“项目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久’。我们将台州精细化管理的成熟经验融入制度设计,就是要让这清澈的直饮水,成为流淌在校园里永不枯竭的‘惠民泉’。直饮水工程虽小,却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我们的目标,就是种下这些‘带不走的惠民工程’,让援疆成果真正扎根边疆、惠及长远。”胡学祥说。(卿朋 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