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乡村医生胡慧霞的27年守护记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就有这样一位现实版的“浪浪山守护者”——胡慧霞医生。她是在社区巷陌、居民家中默默“种田”27年的家庭医生。她的“浪浪山”,是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她的“法宝”,是装满中医智慧的巡诊包;她的“修行”,是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传递温度。

扎根“浪浪山”27年,脚步就是最好的处方
“家庭医生的价值在于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传递温度。”这是胡慧霞写在《家庭医生工作手册》扉页的话,更是她27年如一日的行动指南。她的身影早已成为十四团社区最熟悉的风景线。
她的“战场”:1046户签约居民的家。
她的“武器”:听诊器、血压计、艾灸盒、穴位图,还有一颗“五心”(耐心、留心、细心、精心、责任心)。
她的“日常”:“签约一人,履约一人”。每一次随访,都是健康宣教课。对独居老人,是贴心的用药叮嘱;对理疗需求者,是手把手的穴位教学。日复一日的“签到”,积累的是沉甸甸的信任。
“患者康复时的笑容,就是最珍贵的奖励。”胡慧霞的笑容里,是扎根基层的无悔与满足。
这何尝不是浪浪山小妖怪们日复一日巡逻、守护家园的满足感?
“点灯”中医:让传统文化在社区发光发热
2021年,十四团医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胡慧霞主动点亮了这盏“传统之灯”。为了掌握穴位按摩的精髓,她化身“学习型小妖怪”:她白天对照《中医经络腧穴图解》反复揣摩手法力度,夜晚在自身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试验,周末则为家人调理亚健康状态。经过3个多月200余次实践,她总结出“轻-重-缓”三阶按摩法,并带着设备走进千家万户。
她深知:“中医的‘简便验廉’是基层医疗的宝藏。”于是,她背起巡诊包,带着艾灸盒、按摩油、降压茶包和穴位教学卡,走进了千家万户。70多个日夜的宣教,让300多名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她的巡诊包,成了名副其实的“移动健康百宝箱”—— 这“法宝箱”虽不华丽,却装满了惠及邻里的实用“技能”!
“织网”守护:创新管理,为银龄健康护航
面对辖区346名慢性病患者,胡慧霞展现了“浪浪山守护者”的智慧与担当,创新编织了一张“健康守护网”—— “红黄绿”三色健康档案。对红色重点人群(如独居、失能老人)实施“周访制”,随身携带的巡诊包里不仅有医疗设备,还有中医保健技能的“生活化教学”。
2021年寒冬深夜,84岁的高血压合并慢阻肺患者熊奶奶病情恶化,胡慧霞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果断协调转诊,从发现异常到完成转院仅用2小时,为救治赢得黄金时间。
熊奶奶出院后,胡慧霞为她量身定制“五位一体”康复方案:晨间血压监测、用药清单可视化改造、家庭制氧机培训、中医保健技能传授(如合谷穴按摩改善肺功能)、饮食运动量化管理。她连续28天利用下班时间上门示范,将专业术语转化为“两指宽”“四横指”等生活化度量方式,最终让家属熟练掌握6个保健穴位的精准定位。
荣誉与回响:安心,是最好的勋章
“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优秀医务工作者”“优秀管理者”。。。 荣誉加身,但对胡慧霞而言,最珍贵的回响始终是居民那句朴实的:“胡医生,有你在我们安心。”
“居民想到我、认可我,我就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胡慧霞用27年的坚守,在平凡的“浪浪山”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她像一盏温暖的灯,用中医智慧照亮了社区的健康之路;她像一座坚实的桥,连接着医学的专业与生活的希望。
致敬每一位扎根“浪浪山”的健康点灯人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之际,让我们向胡慧霞医生,以及千千万万像她一样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家庭医生致敬!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随访与叮咛。他们没有炫目的舞台,只有居民家中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传递温度,用创新守护健康。他们是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社区里的 “浪浪山守护神”!
致敬胡慧霞医生!致敬所有在基层“浪浪山”上默默耕耘、用心守护百姓安康的中国医生!(张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