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重点专科】第一师医院普外科二病区:用手术刀创造“奇迹”
谈起普外科,有老百姓会问,普通外科医生是不是没有专家,都是普通医生?其实,普外科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科室,它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可谓是一个历史古老、病种全面、业务繁忙、技术先进、风险相对高的科室。当一个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团队出现时,往往能迸发出让人想象不到的能量。2008年2月,普外科二病区从普外科分离出来,在肿瘤和血管外科领域不断提升临床技术水平,形成亮点和特色,是兵团级重点专科,并在兵团普外科的“大舞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高新技术 让治疗更精准
去年8月,92岁的杨先生被确诊为直肠恶性肿瘤,该怎么办?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第一师医院普外科二病区团队勇闯高龄手术“禁区”,令杨先生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还有手术的机会。
当时,92岁高龄的杨先生因腹泻和间断性便血被家人送至第一师医院就诊。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为直肠恶性肿瘤。考虑患者高龄,又有多种基础疾病,普外科二病区主任刘顺顺组织开展了术前多学科讨论会,制定应急预案,带领团队成功为杨先生实施了手术。
“患者年龄大、心肺功能差,手术风险高,做这样的手术虽然不是第一次,当时我们也犹豫过,但帮患者摆脱痛苦是我们的职责。”刘顺顺说。
“医生,我的肚子里长了很大的肿瘤,这是我的检查片子,您看能做手术吗?”今年2月20日,患者米尔班(化名)小声地说着,她担心第一师医院也同其他医院一样“婉拒”。
2023年夏天,米尔班参加全民健康体检,发现腹部有占位,她没有当回事,短短半年时间肚子隆起似“孕妇”,米尔班便开始了求医路,如此大的肿瘤,且与重要脏器粘连,被多家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米尔班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第一师医院。
普外科二病区团队在保全患者腹腔器官完整性的情况下,只开了4厘米的刀口就把肿瘤切除了。
“患者肿瘤较大,位置深,且与重要脏器、重大血管粘连或穿行,如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太大,术后恢复较慢,我们采用微创的方式为患者成功切除肿瘤,减少了创伤,没有辜负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刘顺顺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近年来,普外科二病区在腹腔镜微创外科领域深耕业务,每年通过腹腔镜完成的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手术,在南疆保持领先。

精益求精 守护“生命之河”
血液循环就像是我们每个人体内日夜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河”,人体各路器官依赖着它的浇灌和滋润,但这条“生命之河”因为种种原因被堵塞、损毁“受伤”时,就需要血管外科医生及时疏通或修复。
普外科二病区(血管外科)自2012年成立以来,紧跟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在血管中“排雷”“修路”,让“生命之河”畅流不息。
去年12月8日,患者秦苑锦(化名)突感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并伴有全身大汗、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因病情危重,当地医院立即转至第一师医院普外科二病区进行救治,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
专家团队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运用多项技术助患者平安脱险,是新疆首例在Z0区利用单分支支架重建弓上三分支的全腔内修复术。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血管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为此类疑难手术积累了经验。
2023年3月,第一师医院血管外科成功入围国家级“外周血管介入建设中心”,标志着第一师医院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与医疗配套设施建设得到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权威机构和专家的认可。
血管外科团队不仅注重提升所在医院的血管外科诊治水平,目光还放在南疆大地各处有需要的地方,通过举办培训班,医疗下乡等形式,推动血管外科专业医师人才队伍的发展,整体提高了南疆血管外科诊治水平,推动了南疆血管外科学领域的发展。
一花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任何优秀的科室,都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这两方面,普外科二病区也下了不少功夫。
“临床技术发展到今天,一个人想成为通才越来越难,但必须要有专长。”刘顺顺说。

完善学科梯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选拔了多名骨干担任‘主任助理’作为第二梯队,着重培养他们在临床技术、学科管理、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素质。”人品、业务能力、发展潜力就是科室选择培养对象的“金标准”。创造条件,重点“施肥”,促使人才快速健康成长。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一批中青年才俊崭露头角,一支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普外科二病区团队“异军突起”,先后加入中国肿瘤MDT联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专科联盟,被兵团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评为首批兵团癌痛规范化诊疗示范病房。近10年,共发表国家级医学论文30篇,省级医学论文38篇,获先进兵团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3项,获第一师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技术革新奖3项。
“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普外科二病区医疗团队对曾经获得的成功总是淡淡一笑,在他们眼里,用医生的职责担当和心底的赤子情怀,为这片热土继续奉献,才是当下及未来最重要的事情。(杨阳 江珊 胡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