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龙胆石斑鱼“空降”新疆阿拉尔
5月17日,首批2000尾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历经20小时,从海南“空降”至位于十四团金杨镇的阿拉尔市陇达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至此,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开启“海鲜陆养”又一新模式。
这两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在新疆盐碱水养殖海鲜成为热门。浙江省加大科技援疆力度,派出科技特派员针对当地特殊的地理和水质条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为第一师阿拉尔市盐碱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等海鲜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为浙江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团成员,来自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专家舒妙安和董伟仁在调研第一师阿拉尔市各团镇地下盐碱水有关情况的基础上,研发出盐碱水的“类海水”调控技术。

“新疆地处内陆,与海洋距离较远,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面临着一定困难。作为科技特派员,我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开展技术指导,传授经验,解决技术难题,为盐碱水养殖提供长期的技术指导。”舒妙安说。
浙江省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积极协调资源,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实地调研,为盐碱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规划和指导。通过召开专题协调会、对接会等形式,提高当地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引进养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功投放,不仅丰富了当地的高端水产养殖品种,提高了养殖效益,还为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未来,我们将加大对盐碱水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盐碱地变成增收致富之地,让戈壁滩变成‘金银滩’。”浙江省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组组长陈清荣说。
去年,阿拉尔市陇达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盐碱水已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此次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已投入资金150万元,改造设施大棚1300平方米,已投放鱼苗2000尾,目前长势良好。后期计划投放鱼苗1.2万尾,预计可产成鱼6.2吨左右,每公斤约150元,预计产值可达90余万元。
阿拉尔市陇达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着力打破盐碱水养殖技术壁垒,试验养殖新疆独有的中高端海鲜。
随着盐碱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十四团金杨镇紧紧围绕生态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携手科技特派员团队对盐碱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变废为宝,开启了“弃水—养殖—治沙灌溉”的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盐碱地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新技术、新途径,推动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卿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