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特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来自四师可克达拉市的观察报告

特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来自四师可克达拉市的观察报告

2023-05-06 12:40:49 来源:中新网兵团

  地处“塞外江南”伊犁河谷的四师可克达拉市,是兵团最大的粮油生产基地、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也是“中国香料之乡”“中国冰葡萄酒之乡”,这里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为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四师可克达拉市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做好“巩固提升”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力促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兵团前列。

5月3日,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创锦果业2000亩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内,职工在修剪果树。该示范园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模式运行,2026年建成达产后,亩均产值预计可达3.2万元。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摄

  5月3日,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创锦果业2000亩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内,职工在修剪果树。该示范园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模式运行,2026年建成达产后,亩均产值预计可达3.2万元。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摄

  春光明媚、绿意盎然、繁花似锦,特色现代化果园、养殖场和旅游民宿中,随处可见职工群众忙碌的身影。如何不断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让连队活力更充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日前,记者来到四师可克达拉市,走进果园、养殖区、旅游民宿找寻答案。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特色林果业为职工群众架起“致富桥”

  春雨初霁,伊犁明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可克达拉现代特色苹果示范园内,片片绿叶青翠欲滴。

  举目望去,只见一株株苹果树以水泥立柱作结构支撑,依柱而立,形成整齐划一的树墙,一眼望不到头。行距近3米,株距近1米,示范园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与管理模式,苹果产量和品质实现双提升。

  这个示范园位于四师六十六团,这里的职工群众有种植苹果的传统。以往,由于职工群众长期靠经验种植,优质果率偏低,苹果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苹果种植户。

  2020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引进新疆明珠臻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珠臻果公司”),在六十六团建成8000余亩高标准主干结果型苹果示范园。

  “通过智慧果业平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气象数据收集系统与田间智能监测系统高效运行,优质果率轻松达到95%以上,比常规苹果园高出一倍多。”明珠臻果公司总经理于德敏说。

  明珠臻果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开展合作,着力解决当地苹果种植户在品种选择、质量把控、技术保障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难题,以新品种、新技术和产业新业态,引领师市苹果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22年,该公司苹果示范园生产的优质苹果“走进”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商超。

  好质量是“种”出来的。瞄准“质量好、品质优、效益高”目标,近年来,四师可克达拉市加快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优化林果种植结构,有序推进高标准果园建设,以新技术和新模式做强林果业。

  电动剪刀发出“咔嚓”一声脆响,一根枝干应声落地。

  “果树整形修剪直接关系到苹果的产量及质量,要想丰产丰收,就得科学修剪果树。”六十一团九连职工江玉说。在四师农科所专家和团场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江玉已熟练掌握深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主干结果拉枝修剪等苹果树种植管理技术。

  六十一团是伊犁地区远近闻名的“大果园”,建有万亩树上干杏、万亩红富士苹果、万亩蟠桃油桃三大精品果园种植基地。目前,团场4万多亩果树已进入盛果期,规模效应凸显,带动大批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打破老路子,发展新形态,开拓新渠道,四师可克达拉市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成高标准主干结果型苹果园和“厂”字形葡萄园2万亩,着力打造以苹果、葡萄、桃、杏为主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今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大力发展高端鲜食水果产业,加强矮化密植、主干结果、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提升苹果、西梅、桃、杏等特色果品品质,优质果品年产量预计超过40万吨。

  培优品种提升品质 特色养殖成为带动职工群众增收“大产业”

  摘掉手套,脱掉大褂,贾继中忙完上午的活,顺势坐在棚圈门口的台阶上,与记者分享工作和生活情况:“农场离家近,上班很方便。毛驴很好养,管理比较简单。”

  贾继中是六十七团一连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的饲养员,每月工资3000元。“我妻子也在家庭农场工作,负责驴奶的保鲜处理,工资比我还高!”说起收入,贾继中难掩喜悦之情。

  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崔成任告诉记者:“毛驴全身都是宝,驴皮、驴肉、驴奶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毛驴养殖产业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我们抢抓市场机遇,以半舍饲、半放牧方式养驴,探索带动职工群众共同致富的特色养殖路。”

  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六十七团一连,先后投入2300余万元,建成集圈舍繁殖区、饲养区、防疫区、饲料贮存区于一体的标准化毛驴养殖基地,构建“引进+饲养+繁殖+出栏”的畜牧发展模式。如今,公司存栏毛驴1100头,计划在两年内增加到3000头。

  今年,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以商招商,招揽合作企业共同生产冻干驴奶粉,在销售鲜驴奶、驴肉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崔氏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用工需求也随之增加,平均每年提供固定用工岗位20余个,季节性用工岗位80余个。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带动职工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四师可克达拉市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引导职工群众扩大特色作物种植规模,发展特色畜牧水产养殖,推动形成“一团一业”“一连一品”的良好态势,全力把“小品种”打造成带动职工群众增收的“大产业”。

  走进位于六十九团十一连的新疆盛源鹌鹑种蛋育苗繁育养殖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笼舍内,数万羽小鹌鹑在啄食、饮水,好不热闹。养殖基地员工忙着将鹌鹑蛋分拣至筐内,这些鹌鹑蛋即将销往伊宁市、可克达拉市等地。

  “我们生产的鹌鹑肉、鹌鹑蛋,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新疆盛源鹌鹑种蛋育苗繁育养殖基地总经理司爱明介绍,如今,养殖基地存栏鹌鹑近25万羽,11座养殖孵化大棚全部调试完成后,预计今年年底鹌鹑存栏量将达到80余万羽,年产生食鹌鹑150吨、鲜蛋810吨,产值可达2430万元。

  “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把小鹌鹑做成大产业,带动更多职工群众一起增收致富。”司爱明说。

  特色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四师可克达拉市各团场日渐壮大的特色养殖产业,激发了连队发展活力,让职工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大棚“淘金”民宿火爆 文旅融合发展让连队焕发生机

  每逢周末,前往六十九团空中草莓乐园的游客络绎不绝。

  空中草莓乐园钢架上的生长槽内,一颗颗熟透的草莓如红宝石般点缀在绿叶中,空气中弥漫着浓郁香甜的味道。游客有的在品尝草莓,有的在拍照留影。

  六十九团空中草莓乐园是伊犁河谷首家集种植、品种展示、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草莓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基地,占地100余亩的36座大棚里栽种了章姬、红颜等数十种草莓。基地坚持绿色安全的培育标准,全程采用无土栽培、全自动化节水灌溉技术,种植的草莓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16年,穆学刚与2名返乡大学毕业生在六十九团实施空中草莓乐园项目,注册了“倾客田园”商标。

  穴盘基质育苗、无土栽培、智能灌溉、物理和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穆学刚告诉记者,空中草莓乐园颠覆了传统的草莓种植方式,有效利用了空间,生产的草莓深受消费者青睐。

  当前正值草莓采摘季,每天清晨都有30余名职工群众到六十九团空中草莓乐园务工,每人每天收入150元。空中草莓乐园还带动了不少职工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今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在六十六团、六十九团、七〇团等团场大力发展优质蔬菜、花卉、食用菌等产业,深挖设施农业生产潜能,大力推进设施标准化、生产智能化和产品品牌化,力争蔬菜产量提升至12万吨,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四师可克达拉市以设施农业资源为依托,积极打造专业化、品牌化现代农业园区,运用高新农业技术,种植无土栽培果蔬,将科技示范和休闲观光相融合,为农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周末,七十二团九连职工何靖开办的云杉森林庭院民宿游客盈门。“游客参观了红军团纪念馆,随后就到我们的民宿吃饭休息。入春以来,生意越来越好。”何靖说。

  步入七十二团文化广场,由老红军、军垦战士和新一代团场青年形象组成的“开拓者之歌”艺术群雕巍然矗立,向人们展现着团场的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如今来七十二团红军团参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将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同时,七十二团深挖红色资源,将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业态进行资源融合、文化融合,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富民增收。

  走进距离国家5A级旅游景区那拉提景区仅20公里的七十一团七连,只见家家庭院内都种着品种丰富的蔬菜瓜果,连队巷道柏油路宽阔整洁。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七连美丽的自然景观、热闹的巴扎,激烈角逐的赛马比赛、热闹的篝火晚会等,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今年以来,七连接待游客数量大幅提升,连队职工创办的民宿一房难求。

  今年,四师可克达拉市着力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培育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做精做大旅游服务业,通过“旅游+”深度融合,使旅游功能更加健全、业态更加丰富、品牌更加完备,让游客感受到来有所值、住有所值、玩有所值、购有所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职工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梦想”。走进四师可克达拉市,可以看到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听到一曲曲笃定从容的发展旋律,感受到一份份厚重的民生答卷,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各族职工群众团结一致、不懈奋斗,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牛永刚 禚艺 孙剑)

【编辑:袁晶】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