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出彩援疆人|张新华:智慧照亮援疆路

出彩援疆人|张新华:智慧照亮援疆路

2023-04-09 16:42:34 来源:中新网兵团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大漠风尘,开启了张新华三年援疆征程,这三年他像一棵沉默的胡杨,踏实、坚韧、拼搏、奋进。从第一份职业——教师做起,到新闻记者、公安干警、组工干部,每一次的“跨界”,他都一步一个脚印埋头前行,而“援疆干部”则是让他敬畏且如重担在肩的新身份。

 

  2018年10月,张新华随队赴第一师阿拉尔市慰问第九批台州援疆干部。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苍茫、狂野、大气、壮丽的西域风光对他有着莫名的感召力。

  2019年11月的一天,组织找他谈话,要派他援疆三年,张新华欣然接受。在他看来,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是自己圆梦新疆、报效边疆的全新舞台,2020年以来,他践行“胡杨精神”,用行动诠释忠诚、责任与担当。

  真情融入 做一棵坚守的胡杨

  2019年12月底,张新华作为援疆干部第二次来到第一师阿拉尔市,担任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长,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纪委副书记、党务纪检组组长、人才管理与开发组组长,负责指挥部党务纪检及智力援疆等相关工作。

  进疆后,张新华才真正开始认识这片红色的土地,在这里,第一师阿拉尔市干部职工忘我工作;在这里,第一师阿拉尔市发展潜力无穷;在这里,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不辱援疆使命”给了他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无穷动力。

  面对援疆工作新局面,他敏锐地意识到对第一师阿拉尔市发展而言,更急迫、更困难、更长远的援疆是智力援疆和文化润疆。用短短的三年时间,以不足7000万元的智力援疆资金,撬动一地的智力发展格局,优化一地固有的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理念,是他面对的最大难题。

  医疗教育是智力援疆的重中之重。针对第一师阿拉尔市以及团镇(乡)医疗及相关中心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点,张新华不断与当地教育、卫健系统同志沟通磨合,设计医疗教育援疆新载体,实施结对帮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援疆医生“一对一”结对团镇(乡)医院(卫生院),开展“百医进百村惠万人”等活动,让第一师阿拉尔市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浙江省、台州市优质的医疗教育服务。

  推动智力援疆,离不开后方的支持。张新华平时坚持“不争”的原则,但工作上,他却不轻言放弃。2020年间,阿拉尔医院晋升“三甲”医院,需要台州后方联系派专家团队来阿拉尔医院指导工作。但台州疫情防控政策严、任务重,派出一支专家队伍困难很大。为此,他一次次地与后方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商定出行路线和防疫方案,最终获得了台州后方的支持,为阿拉尔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评估验收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援友张晓宁说:“张新华是真正融入了阿拉尔,倾心倾力把受援地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主动作为,积极沟通,千方百计帮助受援单位。”

  扎实前行 做一棵拼搏的胡杨

  在大漠,胡杨用一份执着将对生命不悔的热爱发挥到了极致,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张新华以微薄之力,诠释着对援疆工作的忠诚与热爱。

  “喂,教研室王主任吗?您好!这期连队‘两委’负责人培训班的课程排出来了吗?”

  “您好!台州市委党校吗?本期团镇领导培训教学考察地点确定了没有?”

  每一个智力援疆项目,每一次培训,从人员食宿、车辆安排,到经费拨付等等,张新华都全程参与对接有关事宜和细节。这些琐碎的工作看不出成绩,但也不能出纰漏,事实证明他也没有出过一点纰漏。三年来,正是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智力援疆、文化润疆工作扎实推进。

  推行“青蓝计划”。开展医生教师结对带徒,帮带第一师阿拉尔市徒弟1800多人,2批次90多名援疆教师所带的徒弟,在各级评比中获奖50多项。

  实施“领雁工程”。通过结对带徒,着力培养第一师阿拉尔市医疗教育事业发展的带头人,指导徒弟发表各类论文5篇,科研项目立项3项。帮助培育新建“三名工作室”12家,带出了一批第一师阿拉尔市医疗、教育事业的骨干人才。

  推进柔性援疆。第一师阿拉尔市有需求,台州市援疆指挥部有行动。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规划编制等关键项目、关键环节,台州选派干部人才来受援地开展现场服务指导,共柔性引进干部人才150多人。

  强化交流交往。2020年以来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共组织2500多名、100多批次干部人才赴浙江省培训交流。

  加强“三结对”工作。台阿两地13家医院、112所学校、10000多名学生结对,实现一人援疆,全校全院整体援疆。助推建成台州章氏骨伤科“援疆工作馆”,首家台州民营医院服务第一师阿拉尔市。

  创新援疆模式。开展教育援疆“双平台、双导师”组团帮带新模式,开展各类活动250多次,台州市委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予以批示肯定。

  这一组组、一串串数字的后面,无不凝结着张新华和团队成员的辛勤汗水。三年来,张新华在智力援疆工作中,既“输血”,又“造血”,以润物细无声、细水长流的模式,为第一师阿拉尔市长远发展奉献援疆力量。

  不负时光 做一棵奋进的胡杨

  “喂,张主任您好,我们平安到家了。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在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张新华接到一位援疆支教教师从台州打来的电话,此时他正忙着准备下一批援疆教师进疆的宿舍。

  张新华介绍,第十批台州市援疆人才共有2期援疆支教教师,第一期61名,第二期31名,各在疆支教一年半。大量人员的安全管理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务纪检组组长,张新华将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协助领导做好队伍管理,建章立制,确保了无违纪事件发生;特别是对牵头负责的人才、教师,张新华全力以赴,时常看望,倾心帮助,确保能让他们安心工作、愉快援疆、平安返浙。

  为援疆支教教师们服务好张新华做到了,但对他来说,自己对家的亏欠却无法弥补。长年在外,年老多病的父母常常住院却不能侍奉床前,让工作忙碌的妻子独自持家不能援手,叛逆劲还没过的孩子也格外让人牵挂,每天与家人打打电话,通过摄像头看一眼远方的家是他最大的慰藉。

  “新华这位同志,勤奋、敬业、谦虚,对自身的要求也很高。工作总是尽心尽职,超前谋划,稳步推进,效果明显,局里的同志对他的评价都很高。我们与台州及阿克苏地区的合作紧密,在交往交流交融上配合得好,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得明显,这里面有新华的很多功劳,这是我最钦佩他的一点。”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局督学杨志敏由衷地夸赞道。

  2020年至今,张新华带领人才管理与开发组的同志交出了一份份亮丽的成绩单。

  援友李珍珍是人才管理与开发组的成员,在她眼里,工作中,张新华能带着思考去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工作认真严谨。平日里虽不苟言笑,但有谁遇到业务上的难题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珍珍说:“我从事审计行业,遇到跨领域的项目问题向张组长请教时,他总是细致分析,倾囊相授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对我的帮助很大。”

  张新华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历练中,收获成长;在一次次拼搏中,体悟责任;在一次次任务中,勇担使命;在一次次回眸中,永怀初心。

  第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局考试中心主任刘新昌说:“与新华接触有一年多了,他为人处事低调,自律、敬业、有担当。一有事打电话,马上加班加点也要搞出来。工作上很有思路,对兵团系统的工作方式、流程很熟悉,能够坚持原则,按规定办事。工作有创新,点子多办法多。特别是对援疆支教教师很关心,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度把握得很好。”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应派出单位——玉环市委组织部“玉环先锋”公众号的约稿,感慨于火热的两年多援疆生涯,张新华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中年更知青春之义,青春当能吃苦,广阔天地,纵横驰骋,苦难中长精神;青春务必忍耐,力小任重,绠短汲深,坚守中求真知;青春不忘奉献,兴党济民,筚路蓝缕,坦荡中得长远;青春不息战斗,盛世伟业,战天斗地,磨砺中见风骨。回首已然中年,但气未馁,胆依旧,血尚热,年轻不再,青春还留。

  张新华,这一路,你难得静赏塞上江南、大漠孤烟。但援疆三年,八千里路云和月,有太多的故事可感慨,有太多的美好可留存,愿你初心不负,无问西东,始终如一。(台州援疆)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