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第十三师新星市新能源发展劲头足

第十三师新星市新能源发展劲头足

2025-10-22 19:33:10 来源:中新网兵团

  东疆戈壁,风卷云舒,一排排风电叶片划出流畅弧线;烈日当空,一片片光伏板铺展成“蓝色海洋”,这正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为兵团在东疆的重要能源枢纽,师市立足“风光资源富集”的天然优势,着力构建“风光水火氢储”六位一体综合能源体系,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5年来,师市累计新增发电企业7家,总装机容量较“十三五”末净增39.6万千瓦,达到434.9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占54.23%,绿电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从“资源潜力”到“产业标杆”,师市正加速成为兵团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战略引领:从“单点开发”到“体系破局”

  “十四五”初期,师市便确立了“基地化推进、集约化开发”的路径,摒弃碎片化开发,聚焦全链条布局。据了解,师市能源禀赋突出,新疆九大风区中哈密及十三师区域独占三席,年均风速达8.2米/秒,年均太阳能总辐射量6215兆焦/平方米,全年日照时数3357.6小时,戈壁荒漠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面积超过1900平方公里。然而,当时新能源产业仍停留在“发电卖电”的初级阶段,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应用”协同推进。“十四五”期间,师市锚定“国家新能源战略兵团样板”目标,构建“风光开发为基础、装备制造为支撑、储氢消纳为延伸”的产业体系。

  日前,在位于新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6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叶片合模与打磨作业。作为兵团唯一的风电叶片制造企业,“十四五”以来,该企业累计生产风电叶片超700套,实现产值14.38亿元,其产品不仅供应本地风电场,还远销西藏、内蒙古等地,成为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中坚力量。

  同时,在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车间内,塔筒生产火花四溅。“随着哈密区域新能源产业蒸蒸日上,我们的订单量逐年攀升。‘十四五’以来承接订单达21.87万吨,产值达26.23亿元。”该公司副总经理毛荣雨说。

  据了解,该企业生产的塔筒不仅供应本地项目,还辐射至木垒、达坂城等周边区域,这背后正是兵地装备制造集群互补发展的成效。一叶一筒的配套能力,使新星市与哈密市在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筑牢了产业链中游基础。

  此外,新能源资源开发也亮点频现。“十四五”期间,师市共有7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80亿元。大唐新疆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光伏项目连片铺开,与风电项目形成“风光互补”,进一步提升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师市围绕“3+2”产业布局,为重大产业项目按用电负荷配套等量新能源,以绿电推动铝基、镁基、现代煤化工等高载能产业绿色转型,通过新能源项目建设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建设,推动绿色能源与现代工业深度融合。

  民生生态:从“经济增长”到“双向赋能”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5年来,师市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区域生态保护注入了“绿色动能”。“十四五”以来,新星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3%。

  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回望,师市新能源发展已从“起步探索”迈入“加速奔跑”阶段;展望“十五五”,这座城市的目标更加明确——努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推进绿色化工、新型冶金、综合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将持续深化与哈密市的合作,统筹推动新能源资源规划、开发布局及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顶层设计;重点推进氢能规模化应用、储能技术升级和跨区域产业协同,力争‘十五五’期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开发模式多样、消纳场景多元、运行经济高效’的高比例新能源开发消纳标杆,为国家‘双碳’战略与兵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师市发改委副主任郭文敬说。(王晓燕 王璇)

【编辑:袁晶】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