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十二师区块50余项首创性改革成果促发展提质
原标题:制度创新激活开放引擎
自贸试验区十二师区块50余项首创性改革成果促发展提质
“以前货物到口岸得倒装、排队查验,从年初开始直接可以从市场通关,24小时就能到阿拉木图。”10月29日,在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基地内,看着满载苹果、葡萄的运输卡车依次驶离,新疆九鼎商贸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质生产力中心总经理聂鸿亮感慨地说。而在几年前,这样一批果蔬出口至少要耗时3天,货损率达15%。
“加速度”的背后,是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十二师区块(以下简称“十二师区块”)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瓶颈的积极探索。截至目前,十二师区块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实施改革举措165项,形成首创性改革成果50多个,“TIR公路运输+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惠贸贷”四方协同、“双线并行+触发式”审批等模式在全疆推广。
2023年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总面积达179.66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自贸试验区。
十二师区块占地30.8平方公里,在兵团范围内面积最大、企业保有量最高。十二师区块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汇处,区位优势显著,是构建亚欧黄金通道和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关键枢纽。然而,尽管拥有“公铁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过去仍长期面临跨境贸易运力不足、审批流程繁琐、配套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
“要让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必须以开放倒逼改革,用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十二师党委深刻把握党中央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乌鲁木齐都市圈建设,通过系统规划大商务物流发展路径,在自贸试验区框架下统筹布局,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聚焦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助力外贸加速发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针对跨境贸易“多头跑、反复查”的痛点,十二师区块首创中哈“两国双园集采集配+TIR冷链+属地直通+多口岸联动”模式,将霍尔果斯口岸监管查验环节前置至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装货即通关”。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申报材料“一次提交、多部门共享”,报关单审核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30分钟。对果蔬等鲜活产品,开通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施“优先验放、抽检免等”措施,运输时间缩短50%,货损率趋近于零,单箱物流成本降低15%。
在政务服务领域,十二师的改革同样精准发力。面对企业登记中“材料不全难办事”的现实困境,十二师区块推出市场主体登记“容缺受理”机制,明确非核心材料缺失的情况下,企业可凭借信用承诺先行进入办理流程,后续通过“线上补传+快递送达”等方式补交材料。
新疆凌维耀欣商贸有限公司通过“跨域通办”机制,在线提交材料后3天即完成全部手续。公司总经理王龙感慨:“原以为要来回跑,没想到全程在办公室就办妥了。”目前,十二师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零跑腿”政务服务事项占比达到85%。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十二师区块先后建成了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十二师国际物流中心、陆港机电产业园、高达跨境电商产业园,以及市场采购中心、新型易货贸易中心,吸引了新疆联通算力中心、国联股份AI创新中心等重大集聚发展项目,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企业数量增加3倍,区内市场主体增加到7310家。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15%,2025年继续保持64%高速增长。
“十二师区块将聚焦企业难点堵点,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推出更多务实管用,企业受益、助推开放发展的制度创新成果。”十二师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烈隆说。(冯晓玲 曾贤俊 高天)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