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荡涌新潮——十二师全面深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百舸争流,改革者进。
产业发展集聚成势,高水平开放破局开路,民生保障精准发力……巍巍天山脚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处处涌动着向新图强的磅礴动能。
“十四五”时期,十二师坚持用好改革这一“重要法宝”,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取得新突破,守正创新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奋力描绘出一幅幅气象万千的发展新图景,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
塑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十二师区块(以下简称“十二师区块”)发展硕果累累,各类经营主体数量稳步攀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职工群众稳步增收……
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落子“经济体制”,以此激活全盘,带动各领域改革协同并进。
十二师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枢纽节点,主城区30.8平方公里纳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范围,对外开放优势独特。这里拥有国家应急安防产业示范基地、钢基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八大市场,基础设施完善,农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大数据、现代商贸物流五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企业集聚效应显现。然而,十二师也面临发展瓶颈: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同质化市场竞争加剧。同时,国有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有待提升,部分企业“两金”占用规模较大,制约了产业升级与市场活力释放。
面对发展新挑战,十二师党委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引擎,统筹推进多领域协同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制度支撑。在产业布局方面,十二师主动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兵团“七大主导产业”及21条重点产业链发展蓝图,紧扣自身“五大产业”战略定位,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重点培育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数字化赋能领域,十二师已落地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国联股份新疆数字总部基地等关键项目,并加快建设联通算力中心、亿信通新疆算力中心、国联股份AI创新中心。这一系列举措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为全产业链升级注入新动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同步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十二师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行“证照同办”“容缺办理”,首批整合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就近办,926项行政权力事项可网办率达99.67%,异地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时限压缩80%以上、外资企业材料准备时限70%以上,成为兵团首个跨层级、跨系统的“通办生态圈”。
截至9月底,全师实现生产总值214.26亿元,同比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全师市场主体近3.2万户,企业超1万户,在兵团排名第二。
加强战略谋划,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十二师重组成立国有资产投资发展集团、九鼎商贸物流集团,组建人才智汇、数字科技、文化产业等专业化公司,优化资本布局,实现企业“瘦身强体”,并借助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推动国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兵团团场体制机制实现系统性、革命性重塑,发展活力、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职工群众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代农业活力迸发。
蹄疾步稳,弦歌不辍。十二师持续深化党政机构及政府职能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回望改革历程,改革始终是十二师发展的鲜明底色,奔涌着强劲的改革力量。当前,十二师正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既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提高国企现代化治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最终通过塑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撑。
构建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
4月10日,一辆满载新疆特色果蔬的TIR冷链运输车从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鸣笛启程,24小时后便将新鲜食材送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场的货架。这趟高效跨境运输的背后,是新疆九鼎商贸物流集团首创“国际公路运输+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双模式的首次实践,标志着“两国双市场+集采直通+TIR冷链+属地直通+多口岸联动”“五位一体”贸易新模式的正式诞生,是十二师以改革破解对外开放瓶颈、构建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的生动缩影。
十二师党委将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明确“扬长避短、以改促开”的改革逻辑。从区位与产业基础看,十二师“四区叠加”,域内市场和物流园区众多,涵盖多个领域,拥有多家优质企业,为发展跨境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存在短板,2024年批发零售业营业收入占乌鲁木齐市30%以上,但增加值仅占22%,交通运输等行业增加值占比偏低,产业能级亟待提升。
基于此,师党委锚定“扬优势、避短板”的发展逻辑,将商贸物流作为战略突破口,举全师之力推进“千亿九鼎”建设。“要优化战略布局,发挥自贸试验区作用,推动商贸物流提质增效。”师党委明确部署,组建专项专班采用“管委会+公司”模式,在资金、审批等方面精准赋能,助力企业从“收租经济”向“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决策,让十二师在开放型经济赛道上找到了精准定位。
十二师党委精准锚定对外开放核心目标,出台《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量化目标,以自贸试验区为改革试验田,推动制度破壁与模式创新。针对跨境贸易问题,打造“易货贸易+跨境电商”一站式跨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多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跨境电商“零”的突破;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创新“五位一体”贸易模式,将边境口岸查验时间压缩60%,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制度创新之外,十二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兵团区块三年行动计划121项任务,完成率达91%,落实全国可复制推广经验144项,申报自治区典型案例4项,承接用好39项兵团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2025年前三季度,全师外贸企业进出口额达95亿元,同比增长46.76%,现代商贸物流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力,推动十二师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的根本动力。当前,十二师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推进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书写民生福祉新答卷
今年,十二师党委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民生行动,聚焦20余项关键实事,为职工群众的幸福生活持续“加码”。从可手机调温的智慧供暖,到暖心的“银龄食堂”助餐服务;从配备健身器材与智慧照明的12个口袋公园,到覆盖更广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一系列举措精准满足了民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十二师聚焦民生关切,通过新增小区充电桩、开设社区食堂、访企拓岗促就业、实施“筑梦兵团”青年创业增收计划等一系列举措,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实效,有力提升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职工群众,十二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兵团特殊体制的保障制度体系,着力解决医疗、教育、养老、托幼、社会保障等民生关切,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民生为大,就业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二师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出台鼓励企业稳岗扩岗、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系列政策,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推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近4000人。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十二师持续推进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多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率先启动实施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等,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保障需求。
教育、医疗是职工群众最为关切的民生领域。兵团持续深化教育、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在教育方面,着力保障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得起、上好园”,实现中小学“5+2”课后服务全覆盖,支持十二师高校优化学科布局、拓展专业门类;在医疗方面,加快推进体系重构、机制重建与服务重塑,建成覆盖全师的医共(联)体,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山一程、水一程、改革创新启新程,十二师正积极牵引带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奋力书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图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冯晓玲 曾贤俊 孙宇 罗慧 高天)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