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广西柳江:匠人开凿 石头“开唱”

广西柳江:匠人开凿 石头“开唱”

2025-10-11 13:09:46 来源:中新网
10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在当地拥有“鸳鸯石琴名家”美称的韦明章(右)、兰小静(左)夫妇在家中用自制石琴演奏山歌《多谢了》,曼妙琴音让人如痴如醉。韦明章和兰小静2005年开始自行摸索打制石琴,多年来到处拜师学艺,使石琴的制作工艺由粗糙到精细,音色也越来越清新和精准。如今他们每人每天可制作4套石琴,产品远销海内外。柳江石琴选用当地所产的青冈墨石制作,因独特的材质和良好的表演艺术效果,一度推动了当地石琴产业的发展,被列入柳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10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在当地拥有“鸳鸯石琴名家”美称的韦明章(右)、兰小静(左)夫妇在家中用自制石琴演奏山歌《多谢了》,曼妙琴音让人如痴如醉。韦明章和兰小静2005年开始自行摸索打制石琴,多年来到处拜师学艺,使石琴的制作工艺由粗糙到精细,音色也越来越清新和精准。如今他们每人每天可制作4套石琴,产品远销海内外。柳江石琴选用当地所产的青冈墨石制作,因独特的材质和良好的表演艺术效果,一度推动了当地石琴产业的发展,被列入柳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10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韦明章在家中的工坊将未打磨的石料一字排开。韦明章和兰小静2005年开始自行摸索打制石琴,多年来到处拜师学艺,使石琴的制作工艺由粗糙到精细,音色也越来越清新和精准。如今他们每人每天可制作4套石琴,产品远销海内外。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10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韦明章在家中的工坊打磨石琴琴键。韦明章和兰小静2005年开始自行摸索打制石琴,多年来到处拜师学艺,使石琴的制作工艺由粗糙到精细,音色也越来越清新和精准。如今他们每人每天可制作4套石琴,产品远销海内外。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10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韦明章在家中的工坊打磨石琴琴键。韦明章和兰小静2005年开始自行摸索打制石琴,多年来到处拜师学艺,使石琴的制作工艺由粗糙到精细,音色也越来越清新和精准。如今他们每人每天可制作4套石琴,产品远销海内外。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10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韦明章在家中为石琴琴键抛光。韦明章和兰小静2005年开始自行摸索打制石琴,多年来到处拜师学艺,使石琴的制作工艺由粗糙到精细,音色也越来越清新和精准。如今他们每人每天可制作4套石琴,产品远销海内外。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10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韦明章用调音器测试石琴的音准。韦明章和兰小静2005年开始自行摸索打制石琴,多年来到处拜师学艺,使石琴的制作工艺由粗糙到精细,音色也越来越清新和精准。如今他们每人每天可制作4套石琴,产品远销海内外。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10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韦明章在家中的工坊为石琴琴键刻字。韦明章和兰小静2005年开始自行摸索打制石琴,多年来到处拜师学艺,使石琴的制作工艺由粗糙到精细,音色也越来越清新和精准。如今他们每人每天可制作4套石琴,产品远销海内外。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10月10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韦明章在家中用一套自制石钟敲奏《东方红》,声音浑厚且空灵。韦明章介绍,石钟的制作工艺较石琴更复杂,每口钟需耗时两个月。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编辑:袁晶】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