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坚敏:万里援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能工巧匠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清晰醒目的功能电子屏、指示标识,患者根据指引顺利到达就诊区域,优化的就医流程为患者带来了更加高效、便捷、贴心的诊疗服务。多台一键式自助设备、智慧药房、现代化门诊诊疗室、多院区无人机输送标本、智能机器人、“空中120”直升机救援服务,数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诊疗效率与准确性。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应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军垦名城阿拉尔崛起。

“医院能在较短的时间建成,这里面凝聚了毛坚敏副院长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党委书记王志强说。
肩负神圣使命,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将兵团纳入了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确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为输出医院,依托一师阿拉尔医院在阿拉尔市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授权挂牌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2022年10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在阿拉尔正式启动建设。
2022年,工程建设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定要按计划完成建设、投入使用。”浙大邵逸夫医院、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达成共识。
“毛科长,医院选派你到新疆去援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没有什么困难?”2023年5月,毛坚敏刚主持完成浙大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12万平方米门诊、住院合一的5期建设,院长蔡秀军又将援建新疆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压到他的肩上。
“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好任务。”时任浙大邵逸夫医院基建科副科长的毛坚敏爽快答应了。
怎么能没有困难呢?父亲已年过80,母亲75岁,远赴万里援疆,二老谁来照顾?母亲患病,平时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自古忠孝难两全。”三天后,毛坚敏怀着对父母的内疚之情踏上了援疆之路。
到了阿拉尔,毛坚敏担任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基建、后勤保障服务等工作。
上任后,毛坚敏双休等节假日几乎都没休息过,将精力放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上,与承建方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按工期要求完成了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的医院建设任务。

贯穿人性化建设理念,造福边疆各族群众
2025年2月19日上午12时25分,随着螺旋桨飞速转动,直升机从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救援起飞,迅速飞抵沙雅县人民医院,开启跨城空中转运患者孙先生。171公里仅耗时38分钟,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
此前,孙先生因严重车祸受伤被紧急送往沙雅县人民医院抢救。检查结果显示,孙先生小肠破裂、肺挫伤、肋骨骨折,尤其是脊柱错位造成脊髓损伤,随时可能导致完全性瘫痪,需要外聘专家进行手术。时间紧迫,家属立即联系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经过专家远程会诊,两地医生一致决定转院手术。然而陆运需要3小时,且路途颠簸,极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开启的“空中120”救援绿色通道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空中120”救援绿色通道,是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三平结合”建设成果之一。
“在阿拉尔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要跳出阿拉尔看阿拉尔,要立足南疆、面向全疆、辐射‘一带一路’沿线,要建成‘三平结合’的综合性医院。”援疆出发前,蔡秀军叮嘱毛坚敏。
“医院主体建设完工后,后续装修中,重点就是围绕“三平结合”进行施工。”毛坚敏说,“比如‘平疫结合’,重新定义疫情下感染病区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通道的分区概念,改为两区(污染区、清洁区)一带(缓冲)的新分区理念,医护与患者通道独立。平时普通病房,疫情可快速改造为传染病房。”
“硬件建设完成后,后续还要注重软件建设。”毛坚敏介绍。
在装修环节,毛坚敏还注重门诊、医技、住院区域合理布局,患者最短路径完成全流程。
毛坚敏说:“科学合理布局的核心在于减少交叉、缩短路径、精准分流,结合医院实际规模、科室特点及信息化水平,通过‘空间规划+流程再造+技术应用’三管齐下,实现患者体验、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同步提升。”

“智慧赋能”,精准高效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在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检验科,自动化分析仪高速运转,从血液分析流水线到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一台台高科技设备将精度与速度融为一体。与此同时,智能物流配送机器人“大白”也在科室内穿梭不息,将各类标本运送到指定检验区域。
除了智能采血系统外,医院内还有一位“隐形高手”——气动物流系统,它在医院的“隐秘角落”,不动声色地掌控全局。气动物流系统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把纵横交错的管道化为一条条“高速公路”,将临床各科室的标本快速、准确传送到检验科。
繁忙的急诊科是气动物流系统大显身手的舞台。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救治着每一位患者,一旦有需要送检的标本,他们迅速而熟练地将标本妥善封装,放入气动物流专用的传输瓶,随后放入工作站投放口。眨眼间,标本便随着管道内压缩空气的推动,“嗖”的一声向着检验科飞奔而去。
智慧物流、智慧药房、智能机器人服务……一个个时代热词,彰显出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给您真诚、信心与爱”服务理念。
毛坚敏在医院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中贯彻“行政服务临床、后勤保障临床”的理念,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将后勤保障服务意识融入日常管理,实现后勤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保障的转变,全面提升医院运营效率与患者体验。
在毛坚敏主持下,医院后勤保障服务工作需围绕“规范管理、科技赋能、服务优化”三大核心展开,结合制度完善、资源整合、技术应用及人文关怀等维度构建高效体系,探索物联网、AI等技术在医院的应用,推动后勤服务向智能化发展。
毛坚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书写了一曲边疆赞歌,他用钢筋水泥浇筑的不只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巍峨楼宇,更是边疆百姓健康福祉的坚实屏障。(石继良 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