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湘兵情缘润天山——速写湖南益阳市援建二二一团的精彩答卷

湘兵情缘润天山——速写湖南益阳市援建二二一团的精彩答卷

2024-05-13 11:51:36 来源:中新网兵团

  从洞庭之畔到西部边陲,湘兵友谊源远流长;从资水之滨到艾丁湖畔,携手共进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益阳市牢记中央所托、紧扣当地所需、竭尽益阳所能,把对口援疆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先后派出4批次援疆工作队95名干部人才,对口支援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一团,安排援疆资金1.55亿元,实施援疆项目81个……翻开这份援疆工作厚实的“成绩单”,一组组数据跃然眼前,其中更是蕴涵着祖国之爱、援建之情。

  今年4月13日,在长沙市举行的湖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上,湘兵两地党政主要领导表示,湖南益阳对口支援兵团工作成绩显著:经贸合作日益频繁、产业援疆特色纷呈、民生援疆凝聚人心、智力援疆成效明显、文化润疆成果丰硕。

  援以“智” 焕发人才队伍“新面貌”

  讲台上,二二一团学校青年教师罗雯珺正在为同学们认真授课;讲台下,她的结对“师父”、来自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的盛叶红仔细聆听,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发现的问题,以备课后讨论。

  “进入学校后,我发现实际教学工作与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教好学生,对我们年轻教师是一种考验。”罗雯珺说,自从与盛老师结成师徒后,她和年轻同事们不仅了解到了疆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更学习到了实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是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教育援疆队伍通过师徒结对、送教帮扶、“同课异构”、名师工作室等形式,定期开展名师送教、教学研讨和各类培训活动,探索出“1+2+X”组团式发展经验,通过援疆教师带动提升本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动了受援地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整体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只是湖南省益阳市以智力援疆培养当地人才的缩影。近年来,湖南益阳市援疆医生队伍在二二一团职工医院通过实行“一对一”培训导师机制,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的医疗卫生和管理骨干人才,推动二二一团职工医院正式挂牌为益阳市中心医院和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援建指导医院,增设中医科、开设中医诊室和中药房等对口帮扶特色科室,填补了受援医院中医药服务的空白。

  随着湖南省益阳市“组团式”援疆持续深化,益阳市先后派出教师20名、医生20名、专业技术人员5人,带动培养团场骨干力量120余人,为团场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筑牢了人才基础。

  湖南省益阳市第四批援疆工作队领队、二二一团党委副书记、副政委胡志远介绍说,在培养本地人才队伍的同时,益阳市援疆工作队还邀请益阳市专家来团“传经送宝、送教上门”,针对团场亟需紧缺的产业发展、园区管理和文化润疆等方面人才,从湖南邀请各领域专家来团交流40余人次,讲课50余场;分批次组织十二师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450余人次赴湖南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益阳市委党校、延安市委党校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十二师干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法行政、基层治理、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在扩大援疆成果的同时,更深化了湘兵情缘。

  援以“精” 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去年入职二二一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的周慧敏来自云南,不久前随着湖南益阳市援建的“红石榴·青年人才公寓”竣工交付,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们搬进了“新家”。

  “公寓里家电齐全,日常工作生活都非常方便舒适,比我在疆外的家里条件都要好。”周慧敏高兴地说,目前已有和她一样的40多名青年人才居住在青年人才公寓,不仅减轻了年轻人的经济压力,更为大家在兵团热土上干事创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与周慧敏不同,来自二二一团三连的退休职工吉顺豪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同样对来自湖南的援疆队伍充满了感激之情。

  “家里的门头、凉棚换新没花一分钱,以前的土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常去跳舞的红石榴广场也特别漂亮,我们都知道这些是湖南益阳帮我们建设的,真的非常感谢!”吉顺豪说。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排列整齐的路灯,秩序井然的绿化带……湖南印记在二二一团早已随处可见,回眸过去,湖南益阳市援疆工作队坚持援疆资金80%投入基层,80%用于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三连美丽连队、湘兵文化广场、山南中心连队等一大批民生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团场环境面貌和职工生产生活环境。

  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援疆工作队以民生事业为切入点,围绕“红石榴”核心元素“红、精、紧、圆、甜”成功打造“红石榴”援疆品牌,让“红石榴”成为湖南援疆靓丽名片:做实“红石榴·疆品入湘”工程,在湖南各地积极推介新疆和兵团优质农副产品,使二二一团特色农产品进入湖南数十家重点景区和门店;开展“红石榴·看病润心”基层巡回医疗活动,让团场职工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开设“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红石榴·民族学生国语提升班”,牵线二二一团学校与益阳市龙洲小学结对,建立两地师生交往交流、资源共享共建机制。

  在湖南省益阳市的倾心援建下,二二一团实现了连队集体收入、职工人均收入和就近就业人数“三个翻番”。

  援以“业” 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二一团有着中国无核白葡萄之乡的美称,长期以来葡萄种植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二二一团种植户祁万成不但将自家的葡萄园升级改造,引入了黑美人、蓝宝石等新品种,还多承包了十几亩葡萄地。

  “对葡萄园的升级改造费用团里有资金扶持,还有湖南援疆资金支持,我们自己只用花一半的钱。”祁万成坦言,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利好政策,他才敢作出这样的“大动作”。

  从“输血”到“造血”,从增量到提质,湖南省益阳市援疆工作队着眼长远。根据二二一团产业发展需求,湖南省益阳市援疆工作队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援助等方式,在前端助力受援地改良作物品种、改善种植土壤,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在后端以无核白葡萄等龙头农产品销售为切入口,推动销售各类农产品超2700吨。

  “我们连队作为湖南对口援建兵团乡村振兴示范点,在益阳市帮助下打通了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建设观光采摘农业大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示范点连队集体收入、职工人均收入和连队就近就业人数大幅增长。”二二一团三连“两委”雷恩环介绍说。

  目前,湖南省益阳市援疆工作队通过支持农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启动了“一廊多园”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推进无核白葡萄示范园改建标准园150亩;推进职工农业创业园改建设施农业大棚34个,种植多种农副产品;坚持产业化援疆项目吸纳本地就业,已建成的双创基地万亩辣椒晒场项目,每年为团场及职工劳务创收2000多万元,吸纳解决就业1100人次。

  “截至今年4月,益阳市共完成计划内援疆项目投资1.13亿元,实施计划内援疆项目19个,争取计划外资金0.42亿元,实施计划外援疆项目62个。”湖南省益阳市援疆工作队副领队、二二一团经发办主任田虎表示,益阳市援疆工作队把招商引资作为团场产业发展“一号工程”,依托兵团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湘疆产业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通过组织招商推荐会、小分队外出招商等形式,向外界宣传推荐,成功吸引了大批外地投资者来团考察投资。

  援以“心” 绘就文化交融“新图景”

  今年3月,“天山芙蓉·八千湘女上天山”历史陈列在二二一团正式开展,集中展现“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光荣历史以及她们扎根边疆的光辉历程,生动地还原了“湘女”当年积极报名应征、扎根边疆生产生活的场景。

  “观看展览后,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湖南对兵团的无私援助,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参观完历史陈列后,维吾尔族姑娘阿米娜·托合提被深深感动。

  经过积极报名和系统训练,如今阿米娜·托合提已经成为展馆的讲解员。“我要把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湖南人民的无私援助、湘兵源远流长的感人故事和深厚情谊,告诉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观众,当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者。”阿米娜·托合提说。

  像阿米娜·托合提一样,受湖南红色文化感染的当地居民还有不少。2023年7月,益阳援疆工作队组织二二一团学校25名师生参加“红石榴·益兵情深·携手向未来”夏令营活动,同学们前往橘子洲头、岳麓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张子清烈士纪念馆等地,探寻伟人足迹、品味红色文化,探访历史遗迹、感悟湖湘精神。“通过夏令营活动,我感受到了湖南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增长了见识。”二二一团学校四年级学生赛比海·阿山说,那是她第一次离开新疆,她要向先烈们学习,树立远大志向,练就过硬本领,长大后更好地建设祖国和家乡。

  立心铸魂,信仰为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以文化为纽带,湘兵两地各族群众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心越走越近,情越来越浓……

  益阳市与二二一团不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谱写了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壮美篇章,湖湘文化与新疆优秀地域文化,正在向更深处交流共融。在益阳市援疆工作队的推动下,益阳市高新区清溪村与二二一团三连结对,王震将军故里浏阳市马战村与二二一团交河西社区结对;依托推动“1+1湘吐同心”工作室,建立师生交往交流、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二二一团学校先后与益阳市龙洲小学、梓山湖学校结对,两地学生以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交流达700多人次;先后派出14位教师赴湖南跟岗学习,两地教师常态化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常态化组织湘兵两地干部职工群众互访交流累计达800多人次。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湘疆”的“双向奔赴”,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时代接力,一批又一批援疆工作队奔赴边疆,挥洒汗水,绽放芳华,播撒湘疆深情,续写着跨越万水千山的新时代援疆故事。

  记者手记

  时光荏苒,初心如磐。从洞庭水乡到西北大漠,在西部边陲的团场里,湖南益阳市一批批援疆工作队队员们,用真心、真情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湖南印记。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在吐鲁番盆地深处的一片绿洲上,湖南省益阳市援疆干部人才跑好援疆“接力赛”,成为援疆篇章的书写者、实践者、奉献者和见证者。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援疆干部人才展现出了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风貌,与兵团各族职工群众建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相连”的深厚友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湖南省益阳市第四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积极争当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践行者、兴疆稳疆的建设者、民族团结进步的推动者,胸怀“国之大者”和“援疆之要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着力将援疆项目打造成为示范项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以“海拔低,工作标准不低;气温高,工作热情更高;风沙大,工作干劲更大”的自觉担当,不断开创新时代湖南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兵团第十二师党委宣传部供稿,李羚蔚 郭蕾 周云峰)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