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邵逸夫心内科柔性援疆专家于路:为患者稳住“失控”的心跳
4月15日一大早,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一病区副主任梁晶星便拨通了巴楚县邱先生的回访电话,“你好,出院后回家这几天感觉怎么样?心脏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
原来,55岁的邱先生于1年前,反复出现胸闷、心悸、颈部紧缩等症状,可休息后这些症状都消失了,尤其是平时不活动或慢走的时候,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这期间,他多次就诊于多家医院,尝试了所有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仍没效果,这个病症便成了邱先生的心结。
3月21日,邱先生再次频繁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含服硝酸甘油及休息后,不适症状逐渐缓解,为消除自己的“心病”,他专程到第一师医院就诊,经门诊医生检查后,以“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收住心血管病科一病区。

入院后,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邱先生室性早搏三万余次,“久经沙场”的梁晶星副主任诊断其为频发性室性早搏,如不及时治疗,恐会出现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如果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会危及生命。
在做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因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早搏后,为尽快帮邱先生解除“心头大患”,梁晶星副主任立刻联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于路,双方进行了充分的病情讨论和综合评估,一致决定为其行“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
一听说要手术,邱先生十分担心,梁晶星副主任看出了他的疑虑,不仅详细为他讲解了病情、手术的必要性,还告诉他这次手术邀请的柔性援疆专家是浙大邵逸夫心内科柔性援疆专家于路主任,可以让他不出阿克苏就能享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这才打消了邱先生的顾虑。

3月23日,于路主任到达第一师医院后,便主刀为邱先生进行了“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手术中,他细致、认真地查找到每一个心脏异常电活动的确切部位,再通过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当时做到了十环精准消融,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观察48小时,邱先生的期前收缩(室性早搏)从三万余个变成了零,这让患者和家属都很满意。
与邱先生一样,家住二团的朱先生也是3月23日由于路主任主刀进行“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的,他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心悸不适,在适当休息、深呼吸后症状自行缓解,而且症状时轻时重,也没有引起重视,可最近胸闷、心悸不适频繁发作,即便是休息后仍没有缓解,才到第一师医院就诊。手术历时大约2小时,术后朱先生生命体征稳定,后续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彻底消失。
据了解,于路主任在短短三天的柔性援疆期间,用精湛的医术共为6名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经过耐心标测,确认靶点位置,十环精准消融为患者稳住了“失控”的心跳,现患者均已康复出院。
“心脏射频消融术经过多年发展,是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非常成熟的一种微创介入手术,这种技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成功率高,已成为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速、频发心室早搏等疾病首选且有效的方法。我的心愿就是在柔性援疆期间,把这门技术传授好,让它在一师医院生根落户,惠及广大患者。”于路主任说。

梁晶星感触地说:“在短短3天的柔性援疆时间里,于路主任行程安排的满满的,他不仅参加了我们科的晨交班、查房、讨论疑难病历、制定手术方案等,还在手术中‘手把手’地指导,将他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真的是受益匪浅。”
据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于路2024年将作为柔性援疆专家不定期到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开展技术帮扶指导,助推心血管病科在医疗技术、科研等各项业务更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
专家提醒
室性期前收缩(即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多次发生,大多数室性早搏属于非病理性的,是不需要治疗的。室性早搏的症状主要有心悸、心慌、胸闷等,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中、老年人多见,有的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的可导致严重后果。如果出现反复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