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十三师红星二场: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钱”景
11月6日,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九连,工人正在胡杨苗木基地开展起苗、移栽、装车作业。
作为红星二场首个“吃螃蟹”的人,九连职工陈凤运率先尝试调整种植结构,投身胡杨育苗产业。
“目前,我们培育的50余万株胡杨树苗已进入销售期,首批出售6万余株,剩余树苗将于明年开春大面积推向市场。”陈凤运指着身后的苗木基地介绍道,“你看这一片苗木,都是我们精心培育的,品相好、成活率高,备受市场青睐。”
据了解,这批苗木将被运往甘肃酒泉等地,成为当地防风固沙工作中的有力屏障。
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育苗产业不仅实现了收益大幅增长,还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就业。胡杨树苗在销售期间可吸纳40余名职工群众灵活就业,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
同日,在红星二场八连枣园内,红彤彤的骏枣挂满枝头,职工群众正加速采收。因其独特的沙质土壤、充足的光热资源以及较大的昼夜温差让培育出的红枣核小皮薄、果肉饱满。
“今年我种植了10亩骏枣,一共500多棵,预计总产量达3吨多。”职工田世钢一边捡拾骏枣,一边向记者介绍。
每到集中采收季节,捡拾、装桶、过秤……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最多的时候,我们枣园能吸纳100多名职工群众来务工,日均收入达200多元。”田世钢说。
今年,八连共种植红枣1000亩,预计亩产可达500公斤左右。“连队‘两委’成员全程在田间地头,为职工群众提供红枣种植技术指导。”八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宾志强介绍,连队还积极鼓励职工群众使用团场企业生产的辅酶酵素,持续提升红枣品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张娟 韩冰洁 龙奇)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