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师新星市高新技术企业成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近日,记者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科技局获悉,截至目前,师市已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7家,同步孵化兵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5家。这批科技型企业正成为师市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为让创新型企业“从有到优、从优变强”,师市搭建分层分类培育框架:筛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活动活跃、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与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库,实现“幼苗企业”“成长企业”“骨干企业”精准画像。同时,针对不同阶段企业需求,依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定制化”辅导——从科技项目申报、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到高企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全流程破解企业创新“卡点”,助力企业逐步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作为师市梯度培育的典型代表,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精准辅导与自主创新实现快速成长。“公司依托企业技术中心,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近3年累计推进9项技术中心科技项目,研发的产品成功进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油田采购体系,还远销东北、西南等多地油田。”该公司负责人黄炜说。
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河南工程学院深度合作,不仅建立校企联合研究所培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专业人才,还联合研发出“利用煤矸石制备陶粒支撑剂”的关键技术与生产工艺,成功实现压裂支撑剂生产原料从传统高铝矿石向高硅低铝固废的转变,每年可助力企业处理煤炭固体废弃物30万吨,已广泛应用于石油、页岩气等深层低渗透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师市组织优质项目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企业搭建成果展示与市场对接的平台,进一步拓宽创新路径。
同样受益于师市培育体系的哈密盛镁镁业有限公司也在科技创新领域成果显著。据该公司研究院副院长侯先亮介绍,企业在师市科技局的指导下,紧扣师市“镁—铝—硅—新能源”重点产业导向,结合企业产业实际,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先后与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近3年承担兵团、师市重大科技项目各1项,其他各级财政支持科研课题8项,获批各级财政专项经费1300余万元,完成企业自主科技攻关6项,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20余项;科研成果推动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助力产品畅销全国,并通过贸易渠道进入欧洲市场。
自2022年起,师市在兵团率先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暂行)》《鼓励工业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后,形成了覆盖“培育—认定—升级”的政策闭环: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获100万元奖励,兵团级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企业分别获20万元、5万元奖励,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也能享受专项激励。截至目前,师市已兑现各类支持资金1118万元。
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凭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重资质,以及2个师级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累计获得专项资金支持80万元,其申报的兵团级科技项目还获批资金90万元。政策红利持续转化为企业创新“底气”,仅科研创新一项就帮助该公司实现产品升级,新增利润约700万元,更助力其在2024年成功获评首批兵团“绿色工厂”。
同时,师市主动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引导新疆宣力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密市盛镁镁业有限公司、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与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我们将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升级‘政策精准滴灌+专业辅导赋能+产学研资源对接’全链条服务,推动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骨干企业集中。同时,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更多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让科技创新成为师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师市科技局副局长刘捷说。(王晓燕)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