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之光映天山 笔墨镜头绘新星——新疆兵团第十三师文艺精品周采风创作活动侧记
金秋九月,天山北麓铺展着丰收的画卷,也跃动着文艺创作的脉搏,为期一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文艺精品周采风创作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这场活动深度展现了师市的辉煌历程与时代新貌,在这片充满红色军垦记忆和发展活力的沃土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自全国的知名摄影家、词曲作家组成采风团,深入师市腹地,以脚步丈量热土,用镜头捕捉光影,凭灵感谱写旋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创作。
在东天山自然地质博览园、新星市博物馆、规划馆,让艺术家们对这片土地的厚重底蕴有了更深的认知。在红星二场红星军垦博物馆、地窝子遗址纪念园,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故事,生动再现了兵团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那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强烈撞击着每一位艺术家的心灵。
中国摄协原副主席、新疆摄协原主席李学亮故地重游,对这里的变化感到惊喜万分。他感慨道:“再次来到这里,新星市的变化令人震撼,是摄影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采风创作不仅回望历史,更聚焦于师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艺术家们深入新疆大安特种钢有限责任公司、红星一场温室植物园、新星高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地,感受现代工业的脉搏与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艺术家们还聆听了全国人大代表朱广兰等致富带头人服务职工群众、共创美好的感人故事,用镜头记录下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甜蜜成果。
师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深厚独特的军垦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悠久灿烂的历史为采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艺术家们沉醉于胡杨树的悲壮与坚韧,惊叹于火箭农场奇石馆藏品的千姿百态和“千叟宴”的奇思妙想,流连于黄田农场八大石景区雪山清泉相伴的“避世桃源”之美,更在白杨沟佛寺遗址感受到古老文明的辉煌与沧桑,在坎儿井遗址领略到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从智能化生产车间到职工群众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师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兵地融合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激发出艺术家们无尽的创作灵感,他们纷纷用相机定格下瞬间,用心记录下奋斗的篇章,力求全方位展现出一个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
此次文艺精品周采风创作活动,其意义远不止于几首歌曲、一组照片的诞生。通过全国知名艺术家的视角和创作,深度挖掘、梳理和展现师市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发展之果、精神之魂,极大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活动期间举办的培训讲座、研讨座谈,也为本地文艺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他们搭建起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凝聚了以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兵团故事的力量。
“这次采风收获颇丰,心灵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了升华。我们将把对兵团精神的感悟、对师市巨变的惊叹、对多元文化的体验,熔铸于接下来的精品创作之中,力争推出一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高度,既能打动人心又能广泛传播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音乐家协会主席唐军说。
这些作品将成为宣传师市、展示兵团风采的靓丽名片,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成为吸引各方目光、助力师市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艺术桥梁。
文艺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笔墨镜头,绘就时代华章。师市文艺精品周采风创作活动虽已结束,但它所播下的艺术种子,必将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履行兵团职责使命汇聚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李欣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