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石河子大学师生赴兵团第十师 寻访戍边故事传承兵团精神

石河子大学师生赴兵团第十师 寻访戍边故事传承兵团精神

2025-07-22 20:22:39 来源:中新网兵团

  近日,石河子大学“寻访兵团故事”实践团师生一行深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在这片镌刻着忠诚与奉献的热土上,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精神寻访与实践淬炼。通过深度对话、实地探访与艺术创作,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戍边路,用心感悟兵团魂。

  深入兵团一线,聆听三代坚守

  在一八五团的戈壁与绿洲间,四代人的故事串联起一部生动的戍边史诗,其中三代人的坚守尤为撼动人心。从84岁军垦一代刘树明讲述67载无悔坚守,将盐碱荒滩变沃土;到军垦二代赵焕春回忆惊心动魄的1988年抗洪,架起生命索道高喊“人在阵地在”;再到退休教师张广泉深耕团场教育三十余载,将兵团故事化作育人薪火;直至军垦三代彭婉深情诉说“界碑就在房后头”的家国情怀,接力守护边境线——三代人、四段人生,共同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内核,构成了一部鲜活感人的奋斗群像。

图为队员在刘树明家中与他交流访谈。董金贺供图

图为队员在刘树明家中与他交流访谈。董金贺供图

  实地触摸印记,感悟精神伟力

  为更立体地感知这份坚守,实践团在一八五团副政委周小斌带领下,实地走访了军武哨所、抗洪守土纪念馆、白沙湖景区与“西北之北”地标。哨所内“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标语,纪念馆中承载千钧的实物史料,戈壁变绿洲的生态奇迹,界河边挺立的防护林,都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具体可感。成员宋若西感慨:“课本里的‘艰苦奋斗’在这里有了血肉,是前辈们用脚步丈量出的真实历程。”

  青春赋能传承,创新表达精神

  感悟于心,践之于行。实践团师生并未止步于记录,更致力于让兵团精神焕发时代新声。他们精心梳理20余小时口述史料,在国家一级演员、援疆干部王东教授指导下,将鲜活故事融入团队已有的获奖剧目《绿色的守望者》《军令入骨》等中,创作出新的剧情单元与情景短剧。排练厅里,青年学子反复揣摩角色,力求将那份源自心底的赤诚传递给观众。同时,他们策划发起“兵团故事我来讲”活动,邀请团场10名小朋友参与。通过孩子们之口讲述祖辈父辈的奋斗故事,既锻炼表达能力,更让红色基因在幼小心田生根发芽。

  此次一八五团之行,对实践团队而言,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堂触及灵魂的思政大课。它生动证明,兵团精神绝非尘封的历史标本,而是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活着的信仰”。青年学子通过亲历、聆听、创作与传播,实现了对兵团精神的深度理解与自觉传承,完成了从“旁观者”到“接力者”的身份认同转变。

  据悉,该团队正着力打造“口述史调研+情景剧创演+文化浸润传播”深度融合平台,系统构建以“挖掘兵团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为核心的创新载体,生动呈现并广泛传播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李聪)

【编辑:袁晶】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