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拉尔市:智能机器人首次投用 50米水上救援仅需4分钟
随着塔里木河汛期来临,新疆阿拉尔市消防救援大队在胡杨河开展水域救援综合演练,智能水上救援机器人首次投入使用,标志着第一师阿拉尔市在应急救援领域迈出智能化的一步。
演练现场,救援人员展开了急流救援、城市排涝等实战演练,其中,新配备的水上救援机器人成为演练亮点。在救援人员的遥控操作下,水上救援机器人就像一艘小艇快速驶向落水群众,落水群众趴在机器人上被带向岸边。

据介绍,这款专为复杂水域设计的装备采用双模操控系统,既可远程遥控指挥,也能手动直接控制。4小时的超长续航能力、180公斤的有效载荷以及1公里的遥控半径,使其能在急流中快速建立“生命通道”。尤其当遇到人员溺水等紧急情况时,机器人可先于救援人员抵达现场,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
“这不仅是装备升级,更是救援理念的革新。”阿拉尔市消防救援大队南泥湾大道消防救援站站长刘河川表示,传统水域救援需要消防员冒险下水,而新装备实现了“机器换人”的安全作业模式。在近期一次模拟演练中,机器人仅用4分钟就将50米外的“落水者”安全带回,同等条件下比人工救援效率提升60%以上。
据了解,第一师阿拉尔市水域广布,仅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段就达107公里,夏季最大流速每秒2.5米。针对这一实际,第一师阿拉尔市创新引入高科技装备,通过技术手段破解防汛难题。
阿拉尔市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胡军权介绍,阿拉尔市特殊的地理环境给水域救援带来三大难题:一是沙漠地区降水集中,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二是塔里木河含沙量大,水流情况复杂;三是河岸地形多变,救援难度大。智能救援装备的投入使用,正好可以弥补这些天然短板,为防汛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已组织沿河各团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智能装备操作培训,并在重点河段设置专用停放点。随着这一批高科技装备的列装,第一师阿拉尔市正逐步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现代化防汛体系,为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阿迪力·艾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