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连村共建成果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九团十八连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与巴楚县2乡6村接壤,与恰尔巴格乡阿勒台买里(4)村隔河相望。多年来,兵地职工群众通过结对认亲,建立了深厚友谊和互助合作关系,在经济互助、文化交流和情感融合上取得显著成效。
这几天,十八连职工陈洪忙着修建新羊圈,今年他打算扩大养殖规模,从90只羊增加到150只,阿勒台买里(4)村的如孜阿吉·图尔荪过来帮忙。两人一起搬运建材、浇筑地基,新羊圈正在加紧建设。陈洪与如孜阿吉认识多年,两人经常互相帮助,亲如一家。
如孜阿吉告诉记者,他和陈洪认识三十多年,这几年家里遇到困难需要用钱,陈洪知道了都会帮他。“我核桃地里不懂的他也教我,今年200亩地核桃收完,就过来给他帮忙修羊圈。”
两人从青年时期就认识,三十年来彼此互帮互助。陈洪说:“我们俩就像亲兄弟一样,过年过节就到对方家里去吃饭,我地里农活需要人的时候就叫上他,来我地里干活也能挣些钱补贴家用。”
在十八连和阿勒台买里(4)村,像陈洪和如孜阿吉一样,连村职工群众互帮互助很普遍。在连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兵地职工群众在日常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十八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苏永平说,我们连队40名群众与阿勒台买里(4)村群众结对互助,在连村党支部共同推进下,根据(4)村的需要,连队乡土人才、种植大户、养殖能手和村民来结对互助。
阿勒台买里(4)村第一书记郭术文瀚告诉记者,通过结对帮扶,大家一起增收致富,同时也带动村民到四十九团去务工。以十八连作为就业派遣服务站,今年帮助村里248名村民到连队、团场务工,普遍工资收入达到3000元。
连村聚焦民生带动就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产业。十八连依托本连3500亩红枣和阿勒台买里村4500亩核桃资源,各方筹集资金300万元,联合成立巴楚县疆玉果食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眼下,连队种植的红枣即将采收,连村党支部书记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红枣品质,商议下一步如何拓宽销路。合作社的枣夹核桃加工厂建在结对村,通过创建“‘枣’想‘核’你在一起”品牌,红枣筛选、清洗、沥干、分级等生产前端处理在十八连,红枣去核、核桃去皮、夹心、包装等后端流程在阿勒台买里村,打造一体化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拓宽职工群众增收路。
阿勒台买里(4)村村民伊斯马依力·吾布力和妻子一起在合作社上班,地里种的核桃可以卖给合作社,加上工资能有两份收入。
马依力说:“两个人一年就有5万5千元左右收入,我们想今年买个小汽车,带着爸爸去旅游。”
苏永平告诉记者,一方面打造示范田、示范园,带动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在此基础上,连村共建产业疆玉果加工合作社,吸纳连村各12名职工群众入社,带动地方村20余人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人均月收入3000元。
这几年,连村双方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组织共建、队伍共育、工作共抓、活动共办、服务共做”的连村共建机制开展各类活动。
不久前,十八连党支部和阿勒台买里(4)村党支部共同组织连队及群众代表,来到图木舒克市参观新疆屯垦历史博物。(4)村群众热孜娅·艾萨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我很喜欢。”
多年来,十八连党支部坚持不断推进兵地职工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推进连村结对共建取得新成效,让连村共建成果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今年9月,十八连党支部先后荣获兵团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李芸 吕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