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百岁老军医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新疆兵团医疗事业

百岁老军医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新疆兵团医疗事业

2024-10-18 16:58:36 来源:中新网兵团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有一位百岁老军医,叫马玉梁。他曾经挽救过上千人的生命,还为王震将军看过病;他甚至把医院几十位医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还是农一师医院(现第一师医院)创办者之一。

  1924年11月,马玉梁出生在江苏徐州的一个普通家庭。1938年,为躲避战火,他和哥哥被迫离开家乡,一路西行至陕西。后来,他考入军医学校,毕业后被派遣到新疆。

  在新疆,马玉梁在喀什的一座军队医院工作,直到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步兵五师来到阿克苏,参与建设了农一师医院。在这里,他不仅见证了医院的发展,更是以卓越的医术和医德,成为了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马玉梁说:“我这一生从未涉足其他领域,一直专注于医疗工作。在师医院,我干了一辈子。”

  上世纪60年代,他为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提供过医疗服务,其中就包括王震将军。

  1964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视察阿拉尔垦区,因劳累过度,突发肠胃病,随行医生束手无策,农一师医院紧急安排马玉梁前去阿拉尔为王震将军看病。回忆起与王震将军的首次见面,马玉梁至今仍记忆犹新。

  马玉梁说:“开始我并不知道是王震将军,下车进门才知道是他。我就问他哪里不舒服,王震将军说肚子不舒服。我就说你躺下我摸一摸。很快我找到了王震将军的病情。”马玉梁及时提出了自己的诊断意见,并医治好了王震将军的病。

  在阿拉尔为王震将军治病的日子里,马玉梁被广大军垦战士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感动。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马玉梁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慨。

  “那时候阿拉尔没有房子,都是一排排整齐的地窝子。夜色里,地窝子的房顶和大地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地面、哪里是地窝子。只能大声喊人出来,才能找到自己住的地方。”马玉梁说。

  正是这样的环境,锤炼了马玉梁的意志和品格,让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上世纪70年代,一场突如其来的出血热疫情在南疆肆虐,人民的生命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出血热也叫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类(家鼠和野鼠等)为主要传染源。马玉梁再次挺身而出,和自治区、兵团派驻的医生一起成功控制了疫情,挽救了无数生命。

  “我们医院的十多名医生也被传染了,是我救助了他们,他们痊愈后上岗,又救助了很多老百姓。”马玉梁说。

马玉梁(右)在女儿马焰的陪同下接受采访。王芳芳 摄

  如今的阿拉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已然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马玉梁说:“阿拉尔建市后,我去过几次,塔里木河大桥,我还走过2次。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我向王震将军的雕像鞠了个躬。”

  马玉梁的事迹,不仅是对他个人医术与奉献精神的颂扬,更是那个时代无数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们用汗水与智慧,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与安全。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马玉梁依然心系这片热爱的土地。“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5年的光辉历程,今年也是兵团成立70周年。”马玉梁说,“我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兵团越来越好。”(王芳芳 张康)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