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第十二师高质量发展成就巡礼·社会建设篇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乎长治久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民生保障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和全方位跃升;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逐渐健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0年的发展征程中,第十二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形成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书写了转型升级、跨越提升、全面突破的精彩篇章。
以人民为中心:生活幸福感持续提升
绿油油的藤蔓上挂满了成熟的葡萄,一颗颗晶莹剔透,仿佛是大自然赠予的宝石。微风吹过,葡萄藤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甜蜜,此时的二二一团沉浸在葡萄丰收的喜悦中。
“职工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今年我们连队仅葡萄一项,销售额就近1300万元。”7月13日,谈起连队的变化,二二一团一连党支部书记、吐鲁番市富鹏种植专业合作理事长陈文副打开了话匣子。虽然二二一团早已脱贫摘帽,但他始终认为,脱贫绝不是终点,富起来才是目标。近两年,由连队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在带领职工群众致富增收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自从加入合作社,每亩地光买农资的钱就能省300多元,一年就是好几千元呢。”职工任小军高兴地说,“连队‘两委’还带着我们在市场上把葡萄也卖出了好价钱,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十二师党委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了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规划先行、人才引领,以社会稳定为基础、招商引资为突破、民生改善为目标、产业发展为动力的全方位、立体式扶贫工作局面。2018年,西山农牧场、二二一团摘掉了穷帽,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一直以来,十二师党委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职工群众。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3年,十二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0776 元,比上年增长9.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98元,比上年增长10.3%;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943元,比上年增长8%。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社保、安居等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2023年7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 375 元,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分别增加150.81元和221.33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86万人,比上年增长5%,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57.6万元,困难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已达到100%……
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成就,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展现出百姓越来越美的好日子。
加大投入力度:城市宜居水平持续提升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十二师在近年来的城市发展和规划中,注重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通过一系列创新和改革措施,使得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站在乌昌大桥远眺,头屯河两岸树木成荫。东岸的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景观湖、绿地点缀其中,休闲长廊、健身步道贯通南北。
“沙尘少了,绿树多了,头屯河变美了。”五一农场居民马丽从小在头屯河畔长大,她眼中的变化,是许多居民的共同感受。
近年来,十二师党委按照兵团党委部署,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从强化顶层规划设计入手,以兵地融合发展为目标,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共同开展头屯河综合治理,大力营造头屯河流域良好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了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生态修复示范区、城市形象展示区、产业集合发展集聚区”目标。
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十二师加大投资力度,优化交通网络,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公园绿化、教育资源、医疗服务及交通便利性。在头屯河兵地融合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十二师打破交通瓶颈,打通6条断头路,形成近100平方公里的环状路网,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八钢交通路网全面对接,实现了跨区域互联互通,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便利性。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十二师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措施落实落细,加强对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的管理,努力创建更加宜居的自然环境。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被评为“全国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社区服务和文化建设方面,十二师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城市管理部门与社区合作,推动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项目,如社区教育、公共安全、健康推广等,有效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同时,积极改善住房条件,提供更多高品质、多样化的居住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
十二师的城市建设不仅仅关注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注重软实力的培养。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居住环境、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下功夫,全师共有文史纪念馆2座,8个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
着眼长治久安: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国泰民安,民之所盼。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五一农场这些年来工程项目较多。面对大开发、大发展中产生的隐患问题,农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物业经理齐聚一堂,大事小情都要拿到会上议一议。
“现在,我们老百姓的话真管用。”居民杨学梅说,之前有人反映十字路口有安全隐患,议事会成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开会讨论,最后商量出了解决方案,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一直以来,十二师党委着眼于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重在基层,也难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
建起百姓议事会,让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一连(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信访诉求、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办事维权只用“跑一地”……通过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基本实现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十二师实现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全师各类刑事案件发案数比2014年下降48.07%,治安案件发案数比2014年下降23.4%;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保持14年100%全破;打击治理电诈犯罪连续5年实现“两升两降”……
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好转、基层基础全面实、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明显好转,带来了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我们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技术手段、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在逐年提高。”十二师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茜说。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随着兵团事业坚定向前的脚步,十二师各族儿女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出更加精彩的崭新篇章。
(兵团第十二师党委宣传部供稿,张一鸣 郭蕾 马丽 黄晨楠 尹相梅 侯小强 王悦 王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