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带领职工试种生姜30亩

中新网兵团新闻5月11日电(吕坷勇)“我也加入了生姜种植试验,如果成功的话,那可是多了一条轮作倒茬增收路。”5月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一团四连职工刘新文说。
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阿尔泰山下的一八一团垦区作物种植工作全面展开,随处可见职工们忙碌的身影。在一块生姜种植地里,一位不时走动查看每一处种植环节的汉子,他就是职工们口中所说的领路人——一八一团四连支部书记刘勇。
刘勇今年53岁,常年风吹日晒使他脸庞黝黑。为了确保抢抓生姜种植的有利时机,四连“两委”齐上阵,不仅带头参与生姜的种植,还组织起十几人的志愿服务队。同时,还鼓励其他连队的职工来生姜地临时务工,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诠释着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连职工李素兰说:“我家里有35亩小麦地,15亩的食葵,还有30多头牛,现在家里也不忙,我就过来干活帮着种生姜,我干了3天挣了600元,虽然蹲在地里干活挺累的,但是看着手里的钱我感觉不累了。”
“刚报名参加种植生姜时,我老婆很忐忑,亩投入成本近万元,万一亏了呢?我对她解释,跟着刘书记做事不会错,当年他带头种哈密瓜,致富了一大批人。”本连职工许新荣说。
“连队阵地怎么建设、职工收入怎么增加、集体经济怎么发展、生态环境怎么保护、群众积极性怎么调动?感觉都是难题,但必须都要破解。”刘勇思考中缓缓地说。

为推动连队经济发展,刘勇同连队“两委”认真分析连队资源,加大调查研究力度,集体研究商讨发展措施,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思想,既做优连队现有的食葵、打瓜、葫芦瓜经济作物产业,又要敢于创新,为职工在有限的土地轮作倒茬,积极寻找新的途径。试种生姜、探索在原有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引进新的高利润经济作物,带领职工增收致富,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以前生姜用量小,现在除了家庭食用,工业用量也很大,销售广泛,产值预计在每亩2万元左右。今年我们在全团试种植了110亩的生姜,根据生姜的品质,一类的出口邻近国家,二类的我们留种,三类用于食用销售,四类用于工业切片。我们计划将一连、三连、四连作为阿勒泰地区生姜销售集散地,后期还会根据产销情况,逐步形成培育、种植、销售的生姜产业,在全团形成规模种植。”该团主管农业生产副政委熊光辉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