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发黑才就医?这不是普通烂脚,别等截肢才后悔
脚上一个小小的水泡,最后竟严重到要动手术清理发黑的脚趾头?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发生在一位68岁糖尿病患者身上的真实经历。
“脚上起个小水泡能有多大事?谁能想到居然坏死了……”68岁的林博(化名)发现自己左脚莫名长了个水泡,并没放在心上。直到水泡破裂后,他的左脚开始红肿、疼痛,短短15天内,左脚第二趾完全变黑,还伴有分泌物流出,他才慌忙赶到第一师医院就诊。
这一看,把他吓了一跳。林博患2型糖尿病已有30余年,长期多饮多尿,平时也没有定期复查,这次脚趾发黑才来医院,一查全身都是问题:2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2型糖尿病性肾病(A3C4)、慢性肾脏病4期、高血压病3级、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
“患者来院时情况很不乐观,脚趾已经全黑了。”内分泌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李佐红回忆道。他立即为林博开展全方位内科治疗,重点控制血糖、改善低蛋白血症、抗凝预防血栓和抗感染治疗。
由于患者足部创面严重,李佐红副主任特地联系了营养科、医学影像中心、骨科三病区副主任医师吕战虎为患者会诊。决定由吕战虎副主任医师为林博实施了“慢性溃疡修复术”,尽可能多的保留患者的足。林博问:“糖尿病患者脚上长个水泡,为何会发展到脚趾发黑需要手术的地步?”
李佐红副主任解释:一方面,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导致足部缺血缺氧,组织失去了“营养供给”;另一方面,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会让患者感觉迟钝,哪怕脚被扎破、烫伤也毫无知觉,小伤口极易被忽视而迅速恶化。
“糖尿病足溃疡不是普通的‘烂脚’,它是全身代谢紊乱在足部的体现。治疗不能简单‘涂药膏’,必须围绕‘控糖+清创+抗感染+促愈合’进行全面治疗。”李佐红副主任说。
李佐红副主任提醒:随着天气转冷,许多老人有热水泡脚的“好”习惯,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却隐藏着风险。“患者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后,由于对温度的感觉减退或缺失,用太热的水泡脚会引起足部烫伤、水泡,继而出现足部溃烂,所以水温一定要适中。”
预防糖尿病足,控制血糖是关键。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这部分人群还应控制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mmol/L以下。
对于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易发低血糖的老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8%也是可以接受的。“精准的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足溃疡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截肢风险,同时避免低血糖事件。”李佐红副主任强调。
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清创或药物治疗需要“精准匹配伤口情况”。吕战虎副主任医师介绍:“不同创面,清创方式或用的药不一样。医生会根据伤口的大小、深度、感染程度以及血液供应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他强调,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足部有伤口,切勿自行用药,应立即就医,以免小伤变大病。
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而溃疡一旦处理不当,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防大于治。李佐红副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应每天检查双脚,特别是脚趾间和足底;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过紧;洗脚前用手试水温,勿用热水袋暖脚;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一旦发现足部有伤口,无论多小,都应及时就医,切勿掉以轻心。
专家介绍

李佐红第一师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第一师医院临床教学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新疆兵团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新疆兵团医学会内分泌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兵团内分泌质控中心委员;新疆兵团第一师内分泌质控中心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人文分会专科学组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数智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擅长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糖尿病足、肥胖、痛风、骨质疏松等病的诊治。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黄叶叶)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