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支“生命摆渡人”队伍
在医院里,你是否曾见过这样一群身影?他们身穿蓝色工装,推着轮椅、陪伴着患者,穿梭在各个科室之间。他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却是医患之间最温暖的桥梁。
他们就是浙大邵逸夫医院阿拉尔医院综合服务部的陪检团队,被患者和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为——“生命摆渡人”。
轮椅上的陪伴:“您别怕,有我在”
“奶奶,我推您去做检查。”今年三月,76岁的陈奶奶独自入住消化内科。腿脚不便、无人陪伴的她,对外出检查充满恐惧。“奶奶您不要担心,我们医院有陪检员送您去检查。”陪检员热米拉及时的出现,让陈奶奶满脸的愁容逐渐消散。她推着轮椅来到陈奶奶床前,细心扶老人坐上轮椅,弯腰为她摆正双脚。一路上,她察觉出老人的紧张,主动聊起家常。做检查时,她半扶半抱地将老人安置在检查床上。
结束后,陈奶奶掏出一卷零钱,抽出六张一元纸币塞给热米拉:“不能让你白干……”热米拉握着她颤抖的手,温柔地拒绝:“奶奶,您放心,不要钱,这是我的工作职责。”那一刻,老人泪流满面。
这样的陪伴,每天都在发生。
不止是护送,更是守护
陪检员王钰琦曾接送一位奶奶做检查。当时家属还未赶到,她全程陪同,甚至在老人如厕时也守在门外。等待检查时,她一直陪老人聊天,缓解她的焦虑。奶奶后来拉着她的手说:“你是个好孩子,做事真细心。”
在心内科,陪检员钟芳遇到一对高龄夫妇。爷爷无法行走,奶奶步履蹒跚却执意跟随。钟芳一路放缓脚步,耐心等待,将二老安全送回病房。奶奶感激地说:“我老了,脑子糊涂了,走出去就找不到回来的路,也推不动他了,幸亏有你们。”
数字背后的温度
自2023年2月成立以来,综合服务部这支队伍已默默守护众多职工群众:
送检标本9万余次
配送药品7万余次
陪检患者近2万人次
特别是2025年以来,陪检服务量同比增长728%!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这项温馨的便民服务。
超越职责的温暖
温暖也在科室外延续。高亚威听说一名新生儿家属无力承担奶瓶费用,主动联系朋友捐赠了420个奶瓶。“能和医护人员一样,为患者做点贡献,我很开心。”他说。
他们是医护人员的好帮手
陪检团队的成立,不仅方便了患者,也将护士从繁琐的运送工作中解放出来。
“现在我们有更多时间留在患者身边,进行专业护理了。”一位临床护士这样说。
每天行走万步以上,月均往返各科室7000多次,24小时待命……这些“生命摆渡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情服务患者,成为了医院里温暖的流动风景线。
“每一次准时送达的药品、每一份及时转运的标本,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
在医院这个生命交汇的场所,正是这些不同岗位的坚守与协作,共同汇聚成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力量。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情传递温暖,让这座守护健康的港湾,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