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低烧不退,竟是肝癌所致!这6类人尤其要当心
“既不疼,也不胀,又能吃,还能睡,就是有点小感冒,没啥大不了的!”
听起来是不是没毛病?但说这话的老刘,前段时间可是不间断发热快20天了,他一直以为是普通感冒,但吃药总是不见好。结果到第一师医院一检查,好家伙,竟然是巨大肝癌!
今年70岁的刘爷爷,身体向来倍儿棒,吃嘛嘛香,整天乐呵呵的,状态好得让人羡慕。可谁能想到,7月初的时候,突然就时不时发热,最高体温在38度至38.5度之间徘徊。吃了退烧药,体温倒是能降下来,老刘就想着,这就是个小感冒,没啥大不了的,压根没当回事。
可入院前三天,情况不对劲了,每天发热两三次,而且退烧药也不管用了。家人们一看这架势,哪还敢耽搁,赶紧带着老刘到第一师医院就诊。
拿到检查结果,老刘直接傻眼了:“啥?我的肝上长了个11厘米大的肿瘤?这都赶上柚子了,肝才多大呀?”老刘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身体除了发热,一点其他 “警报” 都没有,怎么就长这么大的肿瘤呢?
第一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涛(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向老刘解释道:“发热在巨块型肝癌患者中并不少见。肿瘤长得太快,中间部分会因供血不足坏死,就像‘烂掉’一样。这些坏死的组织会释放炎症介质?,成为内源性致热源,导致身体发热。发热时多在38度左右,时有时无,可能持续好多天。”
老刘这才恍然大悟,心里那叫一个后悔,后悔自己没及时体检,出现发热症状也没早点来医院。不过,听说马涛院长要给自己主刀手术,老刘心里又踏实了不少。
7月23日一早,老刘被推进了手术室。这场手术由马涛院长主刀,普外科一病区副主任李永崇、医生陈斌当助手,给老刘做了“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扩大肝右后叶切除术)”。老刘的肝癌那叫一个巨大,占据了肝脏近40%的范围,但普外科一病区医疗团队的技术也是杠杠的,凭借熟练的微创外科技术,顺顺利利完成了这台复杂手术。
就因为一个“小感冒”,竟然查出了肝癌。那肝癌到底有哪些临床表现,哪些人群需要高度警惕呢?马涛院长给大家科普了一番:发热可千万要当心,说不定就是肝癌找上门了。
早期肝癌:
经常没啥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大多数早期患者都没啥明显感觉,很多都是在体检,比如做超声、CT的时候才发现。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太典型的症状,像右上腹有点轻微不适或者隐痛;感觉浑身乏力,食欲也不太好;体重还会不知不觉地稍微下降一点。
中晚期肝癌:
肝区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右上腹或者中上腹持续性地钝痛、胀痛,有时候疼痛还会向右肩背部放射。要是突然出现剧烈腹痛,那可得警惕了,有可能是肿瘤破裂出血。
消化系统症状: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腹胀,尤其是吃完饭,腹胀更严重,还可能会腹泻,这可能和胆汁分泌异常或者门静脉高压有关。
全身症状:人会越来越瘦,浑身没力气,还会发热,一般是低热,少数情况会出现弛张热。到了晚期,人会变得极度消瘦、衰弱,也就是我们说的恶病质。
黄疸:皮肤和巩膜会发黄,尿的颜色也会加深,这是因为胆红素升高了,说明肿瘤可能压迫胆管了,或者肝细胞广泛受损。
腹部包块:在右上腹能摸到质地硬、结节状的肿块,而且这个肿块会随着呼吸移动。
腹水:肚子会胀得厉害,看起来鼓鼓的,这是因为门静脉高压,或者肿瘤腹膜转移了。腹水有时候还可能是血性的。
出血倾向:容易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还会出现瘀斑,这是因为肝功能减退,凝血功能出问题了。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呕血或者拉黑便,这可能是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了。
其他症状:下肢可能会水肿,这是低蛋白血症,或者下腔静脉受压导致的。到了晚期,还可能出现肝性脑病,人会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高危人群:
1、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乙肝(HBV)或丙肝(HCV)感染者得注意了,我国差不多80%的肝癌都和乙肝有关系。慢性肝炎要是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就算是肝炎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长期带着病毒,患肝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2、肝硬化患者:不管是因为病毒性、酒精性,还是脂肪性等什么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每年都有3%-6%的几率发展成肝癌。
3、长期酗酒者:要是长期大量喝酒,每天酒精摄入量≥80克,还持续3年以上,那肝脏可就遭殃了,容易得酒精性肝病,接着可能发展成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可能导致肝癌。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这些代谢疾病,会让肝脏堆积脂肪,变成脂肪肝。要是发展成脂肪性肝炎(NASH),再进一步发展就可能是肝硬化,甚至肝癌了。
5、有肝癌家族史者:如果直系亲属,像父母、兄弟姐妹中有肝癌患者,那患肝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2-4倍。
6、长期接触黄曲霉素等致癌毒素者:千万别吃那些霉变的食物,像发霉的花生、玉米,里面含有黄曲霉毒素,这可是1类致癌物,长期吃,肝癌风险蹭蹭往上涨。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筛查建议来了:高危人群,比如乙肝、肝硬化患者,最好每6个月做一次肝脏B超+甲胎蛋白(AFP)检测。要是极高危人群,像肝硬化合并乙肝的,那就缩短到每3个月筛查一次。早期筛查真的太重要了,能大大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所以,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平时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像戒酒、控制体重、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等等。
预防肝癌也有招:乙肝高危人群赶紧去接种疫苗;肝炎患者要规范进行抗病毒治疗;酒能戒就戒了吧,霉变食物更是碰都别碰;平时多注意控制体重,预防脂肪肝。
大家一定要警惕发热这些症状,肝癌早发现早治疗,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专家简介

(胡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