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科技“护航”接犊育幼 助力养殖提质增效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科技“护航”接犊育幼 助力养殖提质增效

2025-03-28 11:38:17 来源:中新网兵团

  眼下正值牲畜春季产犊育幼高峰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各团镇养殖户依托智能化养殖技术、精准化健康管理模式、更加科学的技术手段接育新生命,提高牛犊成活率,大大增加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每年的这段时间,都是养殖户最忙碌的时候。这几天,在五十一团唐驿镇十四连新疆天山金昱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里,近5000头荷斯坦牛毛色油亮、膘肥体壮,低头悠闲地吃着草料。这些牛不仅戴上了数字耳标,养殖棚里还安装了AI智能摄像头、环境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耳标和摄像头看似简单,背后却是满满的科技感。“电子耳标就是牛的溯源资料,详细记录了每一头牛从出生到出栏的全过程。”该养殖基地技术负责人阿斯哈提·黄太告诉记者,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还会实时呈现每头牛的活动状态和养殖场内的气温及湿度等,让养殖人员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牛舍中的各种情况。

  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头待产母牛腿上都安装着一个计步器,工作人员通过回传数据,能够实时监测每头母牛的产奶量和怀孕待产情况,仅通过一台电脑便可判断奶牛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应处理,以保证每头奶牛的健康状况。

  “通过计步器实时回传来的数据,它就跟人的身份证一样,方便我们在电脑上观察这个牛的情况,它的预产期、几号产犊直接能看到,然后就提供给兽医或者接产人员。”阿斯哈提·黄太说。

  在养殖基地,一排排干净整齐的白色小圈舍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饲养员专门为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建立的“保育园”,通过提前铺好麦草、安装好电取暖灯,对刚出生的小牛犊进行精心照护,以保证初生小牛犊的成活率。

  “小犊牛出生后,我们打维生素ADE,提高它的免疫力。还有就是搞好圈舍的环境卫生,比如圈舍里铺的麦草要3天换1次,每天定期进行圈舍消毒。28天以后注射防止病毒性腹泻的疫苗。”阿斯哈提·黄太介绍。

  目前,该养殖场每天都有十几头小牛犊出生,这一排排干净整齐的白色小圈舍就是饲养人员专门为初生小牛犊准备的保育园,里面安装了电取暖,还对小牛犊单独喂食牛初乳。这些小牛犊在“保育园”停留3至5天后就会被送到室外一牛一舍的“幼儿园”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测,等身体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后,再送入大棚圈进行正常饲养。

  “小牛犊刚生下来以后,我们就开始检查它的各项指标和健康状况,首先看它的体重有没有达到30公斤,其次是查看肢体方面有没有残缺。”阿斯哈提·黄太说。

  为了做好初生小牛犊的育幼工作,饲养员们还将圈舍分为保育区、断奶区等不同区域,按照小牛犊的出生时间,建立母犊和幼犊档案进行健康检测。经过几天的特殊护理,等体重和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后,再进行正常饲养。由于这几天气温还较低,小牛犊还穿上了厚实的“牛衣”保暖御寒。

  “当气温比较低的时候,我们把加热灯打开。圈舍内的通风扇要打开,使圈舍保持通风状态,这样更方便小牛犊的成长。”阿斯哈提·黄太说。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保育”,如今牛犊成活率达到95%以上,科技手段正成为师市畜牧产业提质增效的“金钥匙”。目前,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接犊育幼工作仍在有序开展,将持续到4月底。(高磊 崔显朝 塔依尔·艾力 魏博仁)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