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33周孕妇遇车祸 第一师医院多学科联合抢救“母子平安”

33周孕妇遇车祸 第一师医院多学科联合抢救“母子平安”

2024-11-27 17:46:34 来源:中新网兵团

  “婴儿的呼吸和心率稳定,无三凹征,复查血气分析好,整体反应良好,喂奶消化好,可以撤下呼吸机。”11月25日,第一师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援疆专家王丹丹看着保温箱里转危为安的早产婴儿,松了一口气,在宣告病危6天后,这名早产婴儿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车祸惊魂,孕33周的产妇紧急待产

  11月19日清晨8:20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一名孕33周的孕妇陷入极度危险之中。

  第一师医院急诊科接到120指挥中心派单后迅速响应,待医护人员抵达现场时,发现孕妇已意识不清,一侧瞳孔扩大,双侧瞳孔不等,仅能微弱发声且无法遵嘱行动,其头面部多处肿胀,情况十分危急。医护人员立即将孕妇转运,并在救护上立即予以止血、补液等对症处理。

  救护车抵达医院急诊科时,孕妇已呈中度昏迷状态,无睁眼及发音反应,刺痛肢体仅能回缩,其腹部呈现妊娠腹特征。

  第一师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周志祥立即组织团队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镇痛、补钾补液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并安排进行急诊CT检查。CT结果显示:脑干、右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脑中线左偏;额部、左侧颞部头皮血肿……

  此外,检查结果还发现该孕妇血性羊水、腹部扪及子宫张力大;诊断其为孕妇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十分危险,需紧急开展“剖宫产术+脑内血肿清除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子平安”。

  胎盘早剥,一场母婴保卫战打响

  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抢救机制,第一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吴燕带领周志祥副主任、急诊监护病房副主任赵立孝、急诊科护士长吴娟等创伤中心团队成员即刻进行抢救,同时紧急邀请医务科、神经外科、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专家会诊,共同制定救治方案。因孕妇生命垂危,以“颅脑损伤、孕33周”紧急在急诊复苏室进行抢救。

  急诊科门口医护人员与家属正在沟通:

  “已通知新生儿科派人到手术室待产,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

  “家属同意手术,加快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走绿色通道!快!”

  手术室内,专家们边操作边制定治疗方案:

  “B超显示宫内晚期妊娠(单活胎)头位,33周+5天。”

  “查体触及不规律宫缩,胎儿心率偏快,考虑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高危评分为红色!”

  “颅脑损伤,抢救胎儿,同步进行!”

  抢救室里,医疗团队在积极稳定孕妇生命体征的同时,争分夺秒完善术前准备工作。

  “胎盘早剥十分凶险,常导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等并发症,情况非常危急。”产科副主任刘萍介绍。

  就在此时,孕妇已陷入休克状态。时间就是生命,在紧张的气氛中,一项项术前相关检查相继完成,在刘萍副主任和产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急诊剖宫产术仅用了30分钟便宣告完成,诞下了一名男婴。

  婴儿性命告危,多学科团队协力助其走出险境

  “出来了,婴儿顺利出来了!”

  “不好,婴儿呼吸困难、心跳停止,出现发绀,快,给家属下病危通知单,按预案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刘萍副主任说。

  手术室里,顺利分娩的喜悦还没有蔓延开来,婴儿的病情就又给现场蒙上了一层阴霾。新生儿科、产科、麻醉科等新生儿窒息复苏团队早已等候在手术室门前。随即对婴儿进行了保暖、正压通气、心肺复苏、脐静脉动脉穿刺等综合抢救处理。

  与时间赛跑,与危急重症较量,经过多学科专家的保驾护航,婴儿的血氧情况得到改善,发绀的情况也慢慢好转。最后安然住进了新生儿科的保温箱里。

  同时,神经外科主任、脑科中心主任王和功团队还在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整个手术过程紧张而有序,团队紧密配合、无缝衔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专业与专注。经过三个半小时的紧张手术,于13时30分,孕妇血肿清除顺利完成。

  王和功主任说:“患者广泛硬膜下血肿,需大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才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最佳的预后。”

  术后,产妇被转至急诊监护病房继续接受密切观察与精心治疗,同时康复医学科积极介入,为产妇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并逐步实施。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4天后,她逐渐脱离生命危险,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在经过各项指标评估后,现已转至神经外科开展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非常感谢第一师医院的医护人员,是你们救了我老婆和宝宝的命,我老婆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孕妇的丈夫聂先生激动地说。

  风雨里守护黎明,艰难中佑护生命。此次多学科联合抢救车祸孕妇的成功,充分彰显了第一师医院复杂危重病例的救治能力和多学科协同救治的水平。

  吴燕副院长说:“我院将继续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建立五条高效救治通道,畅通院前急救、基层转诊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流程,保证急诊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周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创伤患者、危重症孕产妇和危重症新生儿打造‘一站式’生命救治网络,为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全力以赴。”(周玲玲)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