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共建自贸试验区见实效
近日,一列满载商品汽车的图定班列从铁路三坪中心站(乌鲁木齐)缓缓驶出,不到6小时就抵达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口岸。
这趟“加速度”班列的背后,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联手打造的“保税物流+图定班列+全产业链服务”创新模式成果。
乘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东风,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思想,依托乌鲁木齐陆港空港区位优势,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在政务服务、人才流动、法治保障等领域打破行政壁垒,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实践,让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的红利持续释放。
制度创新成为打破行政壁垒的“关键一招”
“原本以为跨区迁址要跑断腿,没想到3天就全部办结。”新疆凌维耀欣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龙翻着手机里的电子营业执照,难掩兴奋。这家企业从乌鲁木齐米东区迁入十二师区块时,通过“云窗口”提交材料,由两地政务人员代办所有手续,还享受到了免费办公场地。这得益于两地推出的“跨区通办”机制,通过“线上云窗口+线下专窗”联动和异地协同审批,企业迁入最短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截至目前,已有216家企业通过该机制实现跨区迁移,外资企业更能享受“异地指导、属地预审、邮递发证”的闭环服务。
人才流动为融合发展注入活力
魏强原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干部,去年底至十二师三坪农场挂职副场长。他说:“我们就像‘鸿雁’,为两地协同合作传书引路、搭建桥梁。”像他这样在兵地之间交叉挂职的干部还有18名。两地坚持“就近就便、毗邻对等”,推动干部共训、师资共享、学员互派,已联合开展多期自贸专题培训。
法治协同则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在十二师区块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巡回法庭、商事调解中心、涉外法治培训基地等功能区依次排列。这里借鉴了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的经验,并引入高校法学专家、涉外律师组建专家库,为企业提供跨境投资、贸易合规等法律服务。
此外,十二师司法局在乌鲁木齐法务区设立联络点,并牵头成立兵地联调工作室,以联合调解方式化解纠纷20余起。检察机关之间也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万所联万会”“法治体检”活动,服务企业超百家。
数据彰显实效
截至目前,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联合打造的“保税物流+图定班列+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已带动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年新增保税物流出口额30亿元、年出口商品车超1.5万辆、班列平均通关时间压缩至6小时以内成为联通亚欧的高效贸易通道。
傍晚时分,三坪中心站又一声汽笛响起,另一列班列即将启程。更多的货物、更多的企业正通过这条快速通道走向中亚。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的合作仍在深化,在标准互通、服务共享的探索中,这条亚欧贸易通道正变得更加繁忙顺畅。(冯晓玲 黄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