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首个肉羊新品种“军垦肉羊”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
近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最新一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的新品种(配套系)及遗传资源名单。其中,由新疆农垦科学院和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有限公司等申请的“军垦肉羊”新品种成功通过审定。
据了解,新疆地区绵羊品种虽然普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但其生长速度较慢、繁殖率低、出栏率低,肉羊种业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我国著名的绵羊育种学家刘守仁院士指导下,新疆农垦科学院绵羊育种团队经过24年的持续培育工作,利用高性能萨福克羊公羊与高繁殖力湖羊母羊和适应性强的阿勒泰羊母羊开展级进杂交,通过连续四个世代的横交固定,培育出了肉用性能突出、繁殖力高、适应于新疆南北疆产区自然生态环境放牧、半放牧半舍饲和舍饲饲养方式的专用多胎肉羊新品种。
2023年10月“军垦肉羊(多胎萨福克)新品种的中间试验”通过验收,将新品种正式命名为军垦肉羊。其具有典型的肉羊特征,公、母羊均无角,头和四肢为黑褐色或褐色,体躯为白色异质毛;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呈长桶状,肉用体型明显,前躯丰满,后躯肌肉发达,背腰长而宽广平直,四肢健壮。
作为农业的“芯片”,畜禽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畜牧产业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新疆农垦科学院绵羊育种团队通过三代科研人的育种接力,致力于育种技术改革和品种创新,成功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科技赋能打造新疆畜牧业的新引擎。
新疆农垦科学院绵羊育种团队负责人杨永林介绍,军垦肉羊的培育符合现代肉羊产业发展趋势,为新疆兵团传统肉羊养殖区提供了优质的种质资源,能够有效降低传统肉羊养殖区对国外肉羊品种的依赖。同时,对我国西北地区绵羊主产区的肉羊种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支持有着重要意义。
2025年2月,军垦肉羊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的现场核验,专家组认为军垦肉羊新品种综合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军垦肉羊新品种育种群数量为16447只,扩繁群已达3万余只。新疆农垦科学院绵羊育种团队成员杨华说:“在二十余年的培育过程中,我们创建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肉羊‘核心育种场+育种场+扩繁基地’的三级联合育种体系和协同育种机制及联合育种模式,为军垦肉羊新品种培育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
著名养羊专家、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永斌说:“军垦肉羊集中了多个品种的主要优势,区域性明显,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带动中西部肉用绵羊产业发展,特别是对于新疆地区有很明显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军垦肉羊”的成功培育不仅是我国畜禽种业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更是践行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该成果标志着新疆兵团在种源技术攻关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保障国家肉类供给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兵团方案”。这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新品种,生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精神,展现了兵团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为我国构建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贡献重要力量。(刁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