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援疆首期“和合石榴籽”越剧传习班学员嵊州寻“根”
“穿上这身戏服,好像真的走进了越剧里的世界!”在嵊州越剧博物馆,来自新疆阿拉尔的维吾尔族女孩艾丽皮热抚摸着身上的越剧戏服,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近日,在北京台州企业商会牵头资助下,台州援疆首期“和合石榴籽”越剧传习班的阿拉尔学员,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州,开启为期5天的沉浸式越剧文化寻根之旅。

这场寻根之旅的缘起,始于今年7月。当时,浙江省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百千万”艺课堂启动,传习班首次开班,授课教师、北京台州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文艺部负责人郑韶姝带来的越剧课,让从未接触过江南戏曲的学员瞬间着迷,一些学生跟着唱腔打节拍,一些学生模仿着水袖动作,课堂里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这些孩子太有天赋了,一周就能把《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得有模有样,他们眼里的光,让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郑韶姝说,离开阿拉尔后,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愈发清晰:“要让孩子们去嵊州看看,去越剧诞生的地方,感受最纯正的越剧之美。”郑韶姝的提议,得到商会全力支持。“越剧是浙江的文化名片,也是文化润疆的好载体,让新疆孩子走进越剧故乡,这份投入值得!”北京台州商会的这一决定,让孩子的“越剧梦”照进现实。
抵达嵊州后,首站是第三届“嵊州村越”全国赛少年强基单元决赛现场,《梁祝》婉转的唱腔、演员细腻的表演,让学员看得入神。在指导交流会现场,学员近距离观察艺术打磨过程——参赛选手反复调整唱腔气口,导师手把手纠正台步。“以前觉得唱戏不难,现在才知道一个眼神都要练上百遍。”学员热合曼江感慨。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练功房的身段图谱、此起彼伏的吊嗓声,让学员读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分量;在越剧诞生地旧址,青春潮流单元的参赛选手与当地乐队即兴合作,将传统越剧与现代节奏结合,让孩子们惊呼“原来越剧可以这么潮”;而在越剧博物馆,试穿戏服、体验AI试妆设备的环节,更是让大家彻底 “沉浸式入戏”。“AI镜头一扫,我就变成了越剧里的小生,太神奇了!”学员娜迪热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 “戏妆照”。

在“嵊州村越”全国赛青春潮流单元复赛现场,学员受邀上台。当学员娜迪热提及“我们学校也有‘和合石榴籽曲苑’越剧展馆”时,台下掌声雷动。随后,学员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共同演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浓郁民族风情与江南戏曲碰撞,赢得阵阵喝彩。
从7月“和合石榴籽曲苑”揭牌、传习班开班,到此次嵊州寻根,北京台州企业商会以实际行动助力文化润疆,让越剧这颗文化种子在阿拉尔生根发芽。
“越剧折射着‘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也映照着‘自由平等公正诚信’的现代追求。新疆孩子爱上越剧,新疆民族舞蹈遇上江南戏曲,这就是民族团结最美的样子。”郑韶姝的话,道出了这场跨越千里越剧情缘的深意。(卿朋 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