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对口支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纪实
粤兵共赴山海情 同心逐梦绘疆来——广东省对口支援三师图木舒克市纪实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自2011年以来,广东省援疆干部人才承载着粤兵人民的深厚情谊,不远万里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赴任于各个行业、领域,担起援疆工作大任。
从珠江河畔到帕米尔高原,相隔千山万水,广东对口援疆工作将南粤儿女与祖国西陲的兵团儿女紧紧相连,让三师大地日新月异,发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厚度。
民生援疆 深入聚焦“民之所盼”
“党的政策亚克西(好),广东人民亚克西!是你们让大家有了新家。”近日,记者来到四十九团海安镇抗震安居住房,谈起由援疆资金补助建设的新家园,职工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大型义诊、白内障筛查、传染病防治专项活动……援疆医生走进各团镇连队,将便利的健康服务送到职工群众“家门口”。
医疗援疆是广东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常年风沙、强紫外线照射影响,南疆地区群众眼疾高发,白内障患者尤多。
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牵头启动“白内障复明工程”,一批来自5000公里外的东莞爱尔眼科医院医生,让师市2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现在出门走路能看清了,真的特别感谢他们。”自从患上白内障,周建和家人都被困在了“白色的世界”,直到东莞医生为他成功进行白内障手术,这个家庭终于迎来了“光明希望”。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民生领域一直是援疆工作的重点。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等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
2024年,广东援疆安排对口援疆资金9.5亿元,实施项目68个,为师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一项项暖心工程、一批批惠民项目,让各族职工群众直接受益、广泛受益、持久受益,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产业援疆 “硬件”“软件”相结合
7月12日,由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导的2024年“疆品南下·粤品北上”名优特色农产品唐王古瓜推介会在五十一团唐驿镇十九连举行。
“我们公司主推唐王古瓜,大多销往广州、东莞、重庆等地,其中广东销量占三成以上,市场反响非常好。”图木舒克市疆君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璇欣喜地告诉记者:“刚上市不到一周,我们便卖出近2000单,销售额达到12万元。”
下一步,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还将开展“唐果王”恐龙蛋、“唐香瓜”等系列农产品推介活动,打造五十一团唐驿镇“唐字号”品牌,助力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唐王古瓜畅销大湾区的背后,是广东产业援疆逐渐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在盘活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加大产业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广东援疆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品牌效应,培育一批技能人才和致富带头人,为受援地的可持续发展找到“源头活水”。
彩虹滑道、真人CS、旋转木马……随着假期到来,四十四团永安镇十八连悦心游乐园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自2021年以来,广东省援疆干部积极争取援疆资金,为四十四团永安镇先后筹措2000万元,打造悦心游乐园、花海、垂钓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团镇文旅事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三师图木舒克市,丰富的光热资源成为正待开发的绿色宝藏。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助力引进广东能源投资项目,推动当地能源发展走出低谷,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眼下,错落有致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原本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转化为向周边地区输送清洁能源的“沙漠绿洲”。
智力援疆 从“授鱼”变“授渔”
“我只想做得多点,再多一点。”这是不少广东援疆干部的心声。
千里援疆,不仅要为受援地送去一位好医生、好老师,更要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只有将“输血”和“造血”并重,才能真正把“肥”施到根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破解人才资源短缺的瓶颈问题,除了依托培训培养,还有平台的创设和支撑。
2023年11月,莞图互联网医疗培训中心正式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挂牌成立,协助医院以“线上+线下”形式,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术研讨或专题培训。
7月13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率29名医疗援疆专家与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13名医疗援疆专家兵分三路,深入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四十四团分院、四十九团分院、五十一团分院,现场与基层医务人员“师带徒”结对30人,充分发挥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带一群、一个帮一片”的示范作用。
“今天成为援疆专家的‘直系’徒弟,希望能学到更多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早日成长为百姓信赖的好医生!”师市总医院四十九团分院的邓海燕欣喜地说道。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开展如火如荼,教育领域组团式援疆也在不断深化拓展。
两地教育局采取“组团式”结对帮扶模式,开展学校结对活动,重点培养优秀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实施两地线上线下互动研训,共享教学教研资源。
2023年,莞图组织援疆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目前师徒结对115对,以课题牵头带领17名当地教师参与研究,开展专题讲座39场,培训教师约5085人次。
来自广东的援疆医生、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跨越山海,通过鱼渔并授,为师市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文化润疆 民族“三交”促团结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广东援疆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目标,“润物无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润疆的最佳载体。
6月24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醒狮队走进师市第二中学,为2000余名师生带来精彩的非遗表演,近距离感受传承多年的岭南文化魅力。
“扎好马步,手托狮头,眼看前方,注意狮子的神态和形态,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威武的狮子。”在交流结束后,东莞市石排明德醒狮团副团长王树荣正在指导师市二中的学生们学习舞狮技巧,他感慨道:“大家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都有扎实的训练功底,希望以后能加强粤兵两地的非遗交流。”
2023年,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投入200万元支持师市二中开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工程,建设六个社团功能室和传统文化校园景观,推广剪纸、书法、版画,开展红色讲解员、红色舞台剧等红色筑基工程,让学生从早从小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一轮广东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念好“润”字诀,以援疆为纽带的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美好画面在三师大地生动呈现。
国学夏令营、青少年足球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今年以来,广东援疆开展的民族“三交”品牌系列活动正通过多形式的互动交流,以研学、文体赛事、交流联谊等形式,做到“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立足师市所需,发挥广东所能,从“单一输血”到“输血造血并重”,从“单向援建”到“双向赋能”……这场跨越千里的接力中,不断有新的源头活水注入,续写粤兵同心的崭新篇章。(第三师融媒体中心,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