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天山脚下播大爱 民族团结育新苗

天山脚下播大爱 民族团结育新苗

2025-10-23 19:00:14 来源:中新网兵团

  “这份荣誉既是认可,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召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第二学校教师王桂玲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面对荣誉,她如是说。

  2020年9月,为积极响应师市交流轮岗改革的号召,王桂玲主动申请到红山农场第二学校支教。一年的朝夕相处,让她与牧区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轮岗结束后,她毅然选择扎根这里。

  创新治班:让每个孩子绽放独特光彩

  “王老师教我们数字儿歌手指舞,算题又快又有趣,还经常为我们准备早餐,陪我们一起玩游戏,像妈妈一样爱我们。”10月20日,当记者提及王桂玲时,学生德丽达·花尼西眼中闪烁着光。

  今年9月,王桂玲主动接手一年级新生班。面对8名刚从牧区走进校园的哈萨克族学生,她精心设计了“数字儿歌手指舞”“数字图画接龙”等趣味活动,定制专属小桌签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彼此,推出简化版“成长存折”,用积攒的小红花兑换卡通橡皮、拼音卡片等奖品,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然养成良好习惯。

  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王桂玲结合他们能歌善舞的优势,将桌舞融入日常教学:雷锋日教跳《学习雷锋好榜样》,母亲节演绎《亲亲妈妈》,国庆节齐跳《我爱你,中国》……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同时,在王桂玲的带领下,学生们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202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她凌晨5点带队赶往新星市参加经典诵读比赛,凭借《中国少年说》《将进酒》荣获师市二等奖;同年10月,她编排的情景剧《赵一曼给儿子的一封信》在红山农场“红色家书我来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深耕教学:以习惯养成筑牢成长根基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教育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这是王桂玲多年教学的深刻感悟。在课堂上,她始终把遵守纪律放在首位,制定“上课聚焦老师、坐姿端正、不随意交谈”等明确规则,同时坚持走到学生中间授课,确保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写、会算”的核心能力,王桂玲推行了一系列训练方法:课前常规每日强化,通过律动口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鼓励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思路,让上台讲解、同桌互讲成为课堂常态;每天坚持口算练习,注重正确率而非速度……这些细致的要求,让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学生心中。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王桂玲还建立了灵活的奖励机制:作业全对的学生可提前10分钟参与户外活动,其他学生则接受个性化辅导。每次外出,她都会精心挑选棒棒糖、小红花、书签等小奖品,甚至特意带回北京大学的书签,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志存高远。

  暖心守护:家校同心架起民族团结桥

  “牧区的孩子更需要爱与陪伴。”王桂玲深知班里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山上放牧,孩子们常常空腹上学。为此,她在教室角落设立了“爱心餐桌”,每天清晨提前到校,准备好温热的砖茶、馕饼和小点心。每个孩子生日时,她也都会组织集体过生日,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温暖。

  在家校沟通方面,王桂玲打破“有问题找家长”的传统模式,转为“有优点报家长”,让学生们及时将进步和荣誉传递给家长。这种惊喜式沟通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5年来,她的家访足迹遍布连队(社区)、毡房和牧区,行程累计上千公里。

  2022年,学生叶尔阿斯力·胡尔曼阿力在上网课时频繁掉线,王桂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批评了他。直到看到孩子母亲发来的视频:零下20摄氏度的山顶,叶尔阿斯力·胡尔曼阿力的父亲举着蓄电池供电,他蜷缩在岩石后,冻得发紫的嘴唇仍在认真跟读。王桂玲立即驱车70多公里赶往牧区探望,紧紧抱住了他。“老师,我想像雪莲一样在雪山上开花。”叶尔阿斯力·胡尔曼阿力的话深深触动了王桂玲。在她的耐心辅导下,叶尔阿斯力·胡尔曼阿力的数学成绩从52分跃升至91分,跻身年级前5名,还获得了“红领巾奖章”“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

  同时,王桂玲得知学生阿某家庭困难后,当即承诺:“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会一直支持你。”

  一次上门辅导时,竟让王桂玲收获了意外的感动——当她推开阿某家的门,发现几名同学早已围坐炕头,齐声说:“给他补课,是我们大家的事!”那晚,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数学题,阿某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5年来,王桂玲在本上写满了家访笔记:为给头晕的学生按摩,她自学中医穴位;外出学习时总不忘带回学生难得品尝的特色美食;学生考上内初班,她会精心准备礼物庆贺……这些真情付出,架起了跨越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铸魂育人:让家国情怀扎根童心

  作为班主任,王桂玲把早读课打造成语言实践场,增设“听我说中国”晨读环节,从“你好”到“我爱你中国”,孩子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显著提升。她所带班级在兵团相关测试中名列第三,总成绩跻身师市第一,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

  “我要考去北京,把‘雪莲种子’带到天安门”“我要在中原逐梦”“我要当解放军,守护祖国边疆”……一次,王桂玲在组织“把梦想贴在地图上”的活动时,学生们纷纷在心中种下了家国同心的种子。

  “王桂玲老师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创新方法搭建起师生、家校沟通的桥梁,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成绩,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激励着全校教师共同奋进。”红山农场第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吉祥说。(王晓燕 商凯旋 邢天伦)

【编辑:袁晶】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