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霞:12年戈壁“育绿记”
“这是我和丈夫田斌一起种的第一批树,如今共有三档九排3万多棵。”近日,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五连种植户马云霞的桃园,远处的白杨防风林像一道墨绿的城墙,把肆虐的风沙挡在桃园外。马云霞伸手摸了摸粗壮的白杨树干,“既然要在这儿过一辈子,总得把这风沙治住,给子孙留片绿。”
“记得刚从哈密市嫁到柳树泉农场五连时,我就被这里的风沙吓住了。那风刮起来,沙子打在脸上生疼。看着丈夫和乡亲们常年在风沙里劳作,我心里渐渐有了种树挡沙的念头。”马云霞说。
2013年,马云霞和丈夫向团场申请了一片戈壁荒滩的使用权,正式开启了“治沙路”。“批下来的地全是碎石子,连草都长不出来。”马云霞记得,最初的几个月,她和丈夫每天早出晚归,雇来铲车清理碎石,自己则拿着洋镐、铁锹,蹲在地上一点点刨掉石砾、平整土地,手上磨出的水泡破了又起,结出一层厚厚的茧。
随后,马云霞与丈夫凑钱从哈密陶家宫买回几万棵白杨树苗,“苗同小拇指般细,高不过一米五。”戈壁滩上缺水,她就雇挖机在坡上挖沟槽,再把管道铺进地里,硬生生引来了灌溉用水。
3年后,几万棵白杨树亭亭玉立,风穿过林带时势头弱了大半,连队的风沙明显少了。站在林边,马云霞与丈夫相视一笑,“这苦没白吃。”
防风林站稳了“脚跟”,马云霞和丈夫又有了新想法,“既然能种树,说不定还能种出果子,让这片荒滩更有价值。”2016年,他们在防风林旁试种30亩桃树。
可戈壁滩的干旱远超乎想象。“刚栽下的桃苗,浇完水没几天就蔫了,扒开土一看,根都干了。”但马云霞没有气馁,每天背着水桶往返于水源和桃园之间,一次浇不完就分多次浇,还学着给树苗覆盖秸秆保墒,“每天泡在园子里,看着小苗抽新芽,比啥都开心。”
如今,30亩桃园每年能结出不少果子,防风林的树木也越发粗壮。周边的乡亲们看着这片绿,都夸马云霞能干,还有人跟着她学种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是大家都参与种树护绿,咱们五连肯定会越来越美。”站在桃园深处,望着满眼的翠绿,马云霞的眼神格外坚定。
12年风雨兼程,马云霞用汗水浇灌出戈壁上的这片绿,也用坚守诠释着“为子孙留片绿”的初心。( 王晓燕 王璇 王侯 夏哈代提·做力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