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兵团新闻10月19日电(朱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同和·幸福城一社区是头屯河农场民族团结示范社区,辖区13个民族嵌入式居住,邻里相望、守望相助。近年来,同和·幸福城一社区发挥文化铸魂聚力的作用,大力推进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融合载体建设,描绘了社区治理新篇章。
文艺搭台 团结大院歌声悠扬
深秋时节,天气转凉,大家纷纷穿上厚衣服,步履匆匆,可是头屯河农场同和·幸福城的社区活动室里却感受到暖暖的温情。12名退休老人拿着二胡、笛子、手风琴等乐器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最后再来一遍《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遍老苏你进的时候节奏缓一点……”短暂的休息后,民乐队队长马英新指挥乐队练习为社区民族团结联谊晚会编排的节目。
这支由党员文艺骨干、退休职工王长绪牵头成立的民乐队是头屯河农场人人夸人人赞的文艺队伍。成员中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因为共同的民乐爱好聚在一起,用音乐交流感情。
“老苏”名叫苏莱曼,维吾尔族,今年64岁,是民乐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因为不认识五线谱,乐队成立之初,总是抱着热瓦普在民乐室门口张望。当时担任队长的马英新看到后,每次民乐排练总是绕路到苏莱曼家叫上苏莱曼。
“他虽不识五线谱,但很有天赋,耳力也很好,我们演奏的曲子只要多听几遍就能弹出来,大家一点点磨合,越练越好。”提起队伍中最小的队员,马英新回忆道。
在大家的互相配合下,这支由多民族组成的乐队用冬不拉、热瓦普、唢呐、二胡等各民族乐器演奏的红色旋律飘扬在团结大院里。
在社区治理中,文化组织是最重要的社区建设主体。同和幸福城一社区党支部克服人员不足、专业水平低等困难,将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人才培养作为党支部重要工作,通过党员文艺骨干带头、聘请专业老师指导、与八钢社区文艺队交流等方式组建了民乐队、豫剧队、广场舞队、锣鼓队、秧歌队等6只业余文化队伍。通过组织节庆演出、民族团结联谊晚会、主题党团日等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进一步深化辖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社区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凝聚在一起,唱响了一首民族团结的赞歌。
“德孝”聚力,主题社区氛围浓厚
“爸爸,你看这个雕塑是小孩在给奶奶洗脚,回去我也要给奶奶洗脚。”
“真是乖孩子,后面这面墙上画的是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照顾生病母亲的故事……”
10月12日,头屯河农场同和·幸福城一社区的“德孝亭”前,一对父女的对话吸引了不远处下棋的老人的注意,大家纷纷冲着小孩竖起了大拇指。
头屯河农场离退休老年人大多集中居住在同和·幸福城一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总人口的40%。为了增强辖区各族居民的凝聚力,社区党支部结合社区实际,坚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立足“德孝”文化,以练“德孝功”为依托,以说“德孝理”为载体,以守“德孝心”为重点,有针对性的打造“德孝主题社区”。建立了德孝文化长廊、德孝彩绘墙、德孝之星橱窗、家风家训标识楼栋等阵地,在这种浓厚的“德孝”氛围熏陶下,“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二十四孝的故事在农场口口相传,“德孝文化”深入到每个家庭中。
“用传统文化影响一批人、挖掘一批典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进模范、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用榜样的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区党支部书记汪淼瑜介绍说。
在德孝文化的熏陶下,社区涌现出了全国孝亲敬老模范李洪生、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十二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海鹏、十二师最美家庭饶卫红等36名先进模范。
载体丰富 传统文化润物无声
10月14日,重阳节到来之际,同和·幸福城一社区党支部以“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尊老敬老”为主题开展了道德讲堂活动。活动现场,十二师最美家庭获得者王瑞芳讲述了20多年如一日照顾生病婆婆的故事,让大家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同和·幸福城一社区,道德讲堂、主题党日、民族团结联谊这样的活动每月都会举办,通过几年的探索,社区已经形成了春节看春晚、元宵节送汤圆、端午节包粽子、冬至包饺子等固定的庆祝方式,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齐聚一堂,用独特的方式庆祝传统佳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到寓教于乐、凝心聚力。
“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各民族一起冬至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过年给家里小辈发红包……每逢传统佳节,节日的氛围特别浓厚。”社区居民艾孜孜·阿不都克里木说。
每次活动的形式都不同,但始终不变的是把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邻里和谐、家庭和睦、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等具体实践中去,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让居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文化教育,让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居民群众中落地生根。
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同和·幸福城一社区党支部按照头屯河农场党委关于在基层党组织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工作部署,结合社区实际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建文化、传统文化、睦邻文化、群众文化、兵地文化、服务文化为纽带,推进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的治理方式获得了师场党委和党员职工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今年7月,同和·幸福城一社区党支部获评十二师2018-2019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才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我们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要继续发挥好文化铸魂聚力的作用,增强各族居民的文化自豪感,让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满足各族居民的精神需求。”汪淼瑜说。